先前對彈劾投鼠忌器的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在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烏克蘭爭議爆發後,終於啟動彈劾調查程序。裴洛西立場轉彎,可能是因為新的爭議事實、可能是理解到黨內風向轉變、可能是自己想通了,也可能是無法再容忍川普對國會的蔑視。
然而,裴洛西啟動彈劾就宛如推動政治的俄羅斯輪盤:這場豪賭的結果,會像1974年涉水門案的尼克森(Richard Nixon)的彈劾威脅,成功迫使總統離開白宮嗎?或將有如1998年捲入性醜聞的柯林頓(Bill Clinton)彈劾案,最後不但卡關參院,還引發民意反撲,反而逼得自家的眾議院議長下台?
美國政治媒體《POLITICO》創辦編輯、曾撰寫柯林頓傳記書籍的哈里斯(John F. Harris)24日專文分析指出,現今敵我二分、注重黨派陣營忠誠度的政治風氣,與1998年的情況較為相似而且更嚴重,因此彈劾雖有望在眾議院過關,但終由共和黨掌控的參院擋下,是較可能的結果。
The big impeachment question, from @harrispolitico: Is this 1974 or 1998? https://t.co/n7AadKXCZ7
— Blake News (@blakehounshell) September 25, 2019
在柯林頓面臨彈劾案的1998年,裴洛西已在國會服務10餘年,如今想必已熟知彈劾的本質。哈里斯指出,撇開憲法條文的包裝,彈劾與其說是法律上的追訴,更是一種政治行為。事實和法律,可能只佔據次要地位,而影響彈劾立場更關鍵的問題是:你選擇站在哪一邊?
基本上裴洛西和許多民主黨高層都在思考的問題是,在川普是否適任總統的立場選擇上,現今的局勢到底是比較偏向彈劾威脅成功的1974年、或是失敗的1998年?
哈里斯專文指出,民主黨在1974年利用幾成定局的彈劾威脅,迫使共和黨的尼克森黯然下台,從中也獲得大量政治利益。水門案醜聞尾聲之際,連許多共和黨人士都在譴責尼克森濫用權力。
但在1998年,雖然大多數民眾未必有明確意向,共和黨的如意算盤也是一旦啟動彈劾,種種程序將會對民主黨柯林頓造成壓力,迫使柯林頓離開白宮。
結果,反倒是當時力推彈劾的時任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遭逼得下台,而連任時得票率未過半的柯林頓,反而輕鬆獲參議院判無罪,支持率還一度上看7成。
2019年的現在啟動彈劾,結果將走向何方?哈里斯專文指出:「現在並非1974年。而在1990年代間,催生『你是站在哪一邊』政治模式的部落習性仍在發展初期,如今,這樣的風氣確實已經壟罩在當代政治的每一次互動當中」,暗示這次彈劾可能難以拉下川普。
哈里斯認為,若經過仔細、嚴密的彈劾調查,真的揭發川普的種種惡行,或許有一絲機會讓共和黨的參、眾議員願意跨黨合作,讓希望自保的共和黨人士,願意在大選前夕挑戰自家總統,一起將川普逼出大位。若是如此,美國或許就可以見到1974年的時光重現。
但如今彈劾最為可能的結果是:案件將在眾院大致上依照議員黨派立場投票,因此佔多數的民主黨可望表決通過,但到了參議院,各黨依陣營投票的結果,就是參院多數的共和黨可以保住川普,就此迎接2020年的大選。
然而目前消息來看,川普疑似利用職權,把軍事援助當作籌碼,施壓烏克蘭調查潛在對手、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兒子在烏克蘭的活動,若屬實則明顯有濫用權力的嫌疑,也因此共和黨各候選人一旦選擇為川普護航,將付出一定代價,也會讓共和黨宛如淪為「挺川黨」。
另一方面裴洛西也知道,「選邊站」的政治風氣未必總是可以預測,例如在1998年時,時任眾議院長金瑞契就預期,一旦柯林頓非禮年輕白宮女實習生陸文斯基(Monica Lewinsky)的醜聞細節公諸於世、柯林頓為了自保而對公眾和證詞說謊的事情曝光,民眾的反感就會隨之膨脹,豈知民眾反感確實激增,卻是針對金瑞契與共和黨。
為了達成目的,金瑞契敦促完整公開檢察官史塔爾(Kenneth Starr)針對此案的報告,內容充滿露骨細節。無心之下,反倒幫助柯林頓陣營操作「選邊站」的問題。
於是,核心問題不再是能否接受總統發生性醜聞並誤導大眾,而是選民到底比較討厭柯林頓還是金瑞契。結果柯林頓支持度之高,讓脫口秀主持人雷諾(Jay Leno)甚至玩笑稱:「他已經在計畫下一個性醜聞了。」
正是因為彈劾案有這樣雙面刃的特性,裴洛西等謹慎派人士先前會對啟動彈劾遲疑再三,擔心「沒殺死他的讓他更強大」,不但沒能拉下川普,反而讓他的連任氣勢更高漲。
不過哈里斯指出,川普涉入的醜聞和柯林頓的性醜聞性質不同:裴洛西主打的爭議是職權、有關總統是否為了政治利益而濫用外交政策。
The President of Ukraine said that he was NOT pressured by me to do anything wrong. Can’t have better testimony than that! As V.P., Biden had his son, on the other hand, take out millions of dollars by strong arming the Ukrainian President. Also looted millions from China. Bad!
— Donald J. Trump (@realDonaldTrump) September 26, 2019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近期的烏克蘭爭議比起之前撲朔迷離的「通俄門」更加清楚,對川普的政治威脅因素相對較高。川普是否利用權力、以大量軍事援助為槓桿要求外國調查政治對手,還試圖掩蓋?無論如何,恐怕會比起前兩次彈劾風波「對這個國家的政治精神投下更多毒藥。」
彈劾發生年代過了數十年,卻也有相同之處。
哈里斯認為,「選邊站」的操作正是川普的一大強項。川普之所以可以撐過2016年10月流出的疑似性侵發言爭議、順利登上大位之後撐過讓多名幕僚都中箭的「通俄門」調查風波,就靠他一再的向他的忠實支持者,問這麼一個相同的老問題:你是站在哪一邊?(Which side are you on?)
America is facing the reality of a new long national nightmare over a potentially corrupt presidency | Analysis by @stcollinson https://t.co/MdZHtK6qrc
— CNN (@CNN) September 27, 2019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