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博物館開館典禮在7日舉行,但有網友在參館後質疑展出的大量文物是贗品,有造假的嫌疑,在網路上引起關注。重慶市文物局也已就此事介入調查。
這場名為「大象有形——中國古典造型藝術展」展出佛像、玉器和青銅器等400多件展覽品。據悉,館內文物來自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前常務副院長吳應騎的捐贈。吳的兒子夫婦兩人現任職於重慶大學博物館,分別擔任館長和展覽部主任。
不過就在14日,一名看過展覽、署名「江上」的作者發表了《重慶大學耗資六百七十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的文章,質疑館內充斥數百件贗品,直言這些仿製品不僅工藝粗糙,而且顛覆文物常識,不僅專家看了會直搖頭,連普通參觀者也會發現破綻。
文章描述,「改裝版版銅車馬體量碩大,通體錯銀。在馬的造型和車的制式上,完全模仿秦始皇陵銅車馬中的一件,儘管型制有些彆扭,做工頗感粗糙,細節也不怎麼講究。」
另外,作者形容館內展出的唐三彩女俑是「大到沒朋友的三彩肥婆」,「不僅掛藍,掛的還是現代才有洋藍,比圓珠筆塗得還藍。那張柿餅臉,那雙鬥雞眼,也大大突破了唐代審美的下限。」
至於博物館展出的寶石和玻璃製品等,作者指出根本將這些材質和技藝的出現向前推進好幾千年。
「電鍍金鑲人工合成綠松石以及不知名合成寶石的烏龜,把電鍍工藝和人造寶石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兩千多年。」「這堆玻璃製品,就實在是有點兒沒譜了,因為它們徹底篡改了琉璃發展的歷史,把透明玻璃的歷史一口氣向前推進了幾千年。」
此文一出立即引起外界的關注。重慶大學15日回應稱,將針對事件核查。重慶市文物局則表示介入事件調查。
捐贈文物的教授吳應騎的女兒吳曉妮回應《澎湃新聞》稱,展品移交給學校前已經由校方鑑定,所有資訊將以重慶大學調查結論為準。
《大紀元》報導,已退休的「江上」平常是收藏的愛好者。他在14日晚上表示,「就我所看到的展品,應該都不是真品,破綻太明顯了。」除了「江上」,還有一位曾任職於中國國內知名博物館的文物專家指出,從公布的展品圖片看, 可以用「荒唐」二字作為評價,這位專家表示,就重慶大學博物館這樣的展品,這就不是爭議了,而是假得離譜。
《澎湃新聞》指,在中國收藏界裡,有一群人被稱為「國寶幫」,意指那些囤積大量贗品的民間收藏者。「國寶幫」和傳統的民間收藏家不同,他們往往不具備收藏的知識,而是希望透過收藏和建立非國有博物館,獲取經濟和政治利益。最後經過一些所謂的專家或機構背書,這些贗品也就成了「真古董」。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