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先前幾周長途跋涉,父親抱在懷裡的3歲女孩終於抵達美墨邊境,盼遠離家鄉無盡的貧窮動亂,尋求美國庇護,在這個國家展開新的人生。
繞了一圈,他們又回到宏都拉斯,但女孩卻不願意再和爸爸眼神交流。這趟赴美「尋夢之旅」,為何最後在父女之間留下難以癒合的傷口?
那些痛苦經歷,包括在美墨邊境遭到美國官員強制與父母分離、在寄養機構中遭到性虐待並驅逐出境,曾經聰明可人、笑臉迎人的女孩,臉上盡是沮喪、焦慮和憤怒。她以為自己遭到父親遺棄,因為大人是這麼告訴她的。
「我擔心我們之間的連結永遠破碎」,父女團圓幾日後,這位父親說,「我覺得創痛還在她身上,因為這種創傷一直留在我身上,沒有消失。」
《美聯社》(AP)報導,根據11月份川普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上述來自宏都拉斯的女孩,僅是過去一年中,美國政府拘留69,550移民孩童的其中之一,無論襁褓嬰孩、學步幼兒、兒童和青少年皆被安置在已人滿為患的體育館內。
根據聯合國報告,赴美尋求庇護而遭拘留的非法移民家庭中,孩子被迫與父母隔離關押的情況,比其他國家對待庇護申請者更嚴重。而美國政府雖然坦承,關押拘留會對孩童造成身體及心理的長期傷害,但卻仍讓這種狀況繼續發生。
報導稱,這些今年被政府拘留的移民孩童,其中有一些已被驅逐出境,也有一些留在美國與家人團聚、開始上學適應在美國的新生活,但約有4千人仍處於關押狀態,而每周都有更多中南美洲移民抵美墨邊境,申請庇護。
報導指出,美國政府拘留近7萬名兒童,比起2018年度增加42%、相較之前的關押政策,川普政府一系列嚴格的移民政策,已大幅增加孩童被拘押的時間、也剝奪更多他們和家人相處的時間。
檢視他國處置非法移民孩童的政策,如2013年澳洲政府從海路抵達的越洋移民潮,關押約2000孩童;加拿大則在最後不得不的狀況之下,才會將小孩與父母親隔離收押,2018年加國曾拘留155位非法移民未成年。而英國則於2017年,曾將42位移民孩童安置庇護收容中心。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發展中兒童研究中心主任尚恩柯夫(Dr. Jack Shonkoff)指出,人生早期的經驗確實會影響人類大腦和身體發展。他年初赴國會作證時表示,數十年的同儕審查研究顯示,將孩子與父母或是主要照顧者隔離,有害健康、影響腦神經迴路發展。
尚恩柯夫表示,穩定的關係可以提升大腦的健康結構,若這些關係被破壞,對幼兒的大腦會受到雙重打擊、大腦所需的正向刺激被剝奪、壓力也破壞發育迴路。
尚恩柯夫指出,幼童面對的風險更大,因為他們發育不完全,先前的傷害和分離持續也可能導致創傷。
一名宏都拉斯移民少年,與母親隔離關押4個月才再度團聚,他表示,隨著時間流逝,內心的恐懼和焦慮也持續擴大。
少年說:「那裡(安置中心)有些令我們感到絕望的事,我們想要自由,但那裡處處都充滿絕望。」
另一位宏都拉斯少年,他16歲時抵達美國,在愈加嚴密的庇護中心待上逾1年的時間,他曾看到同儕出現自殘狀況,「有時他們(同儕)會獨自哭泣、或是會撞牆,我覺得是因為在這裡關了太久。」
至於已被遣返的宏國3歲女孩,是於2019年3月德州(Texas)的邊境與父親一起被拘捕,後來美方官員將女孩與父親拆散,送往政府資助的寄養機構。有整整3週,父親經歷了不知道女兒下落慌亂時間。再相隔一個月,他才接到安養機構的照顧者來電,但已經滿4歲的女兒卻拒絕和他說話,話筒那一端傳來她憤怒的尖叫。
已經回到宏都拉斯的父親回憶,「女兒當時說,我把她一個人丟下,邊說邊哭。」
「爸爸,我不愛你,你讓我一個人」,為了安全考量,父親願意在不透露姓名的情況下受訪。
後來根據法院開庭紀錄,小女孩沒有、或是不能告訴父親的是,她住在寄養家庭時被另一個孩子吵醒、猥褻她。養父母的紀錄顯示,後來女孩無法進食或飲水、甚至尿褲子。
女孩的父親說,那時我覺得自己好像無能為力去拯救她。他要求進行DNA檢驗,拘留4個月後才證明了2人的血緣關係,但美國政府仍將父女隔離安置。6月時,父親決定放棄了,他要求法官讓他與女兒團圓、並將他們遣返,但當局卻將他一人遣送回國,女兒則在8月中才回到他身邊。
《美聯社》記者到訪時是8月的一個下午,「歷劫歸來」的女孩紮著辮子、穿著淡紫色的上衣和粉色運動鞋,在一旁和妹妹玩耍並且依偎在祖父旁,但忽視父親想牽牽手的請求。
父親說,「我想抱她的時候,她就會哭。」他不知道小鎮上能否找的到任何心理治療的幫助,讓女兒能走出被虐待的傷痛。
「現在我們就是給她更多的關心和愛,如果還是沒能改善,我們就要去尋求幫助。」
美國政府將沒有父母陪伴的移民孩童稱之為「
聯邦法律訂定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HS)的難民安置單位,應提供尋求庇護者食物、醫療和心理治療照護。但是HHS監察長辦公室(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指出,收容移民孩童的安置中心,臨床醫生和專業護理人員數量不足。
HHS年初曾緊急要求撥款提供資金,稱若無法提供上述醫療服務,那麼就會無法滿足上萬名 UAC最基本的人類需求,將會導致兒童受到傷害甚至面臨死亡威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