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肺癌與大陽癌這種頭號殺手,腦癌一直是較少人患上的疾病,不過若出現腦部病變,致死率可謂相當高。
一項研究首次發現,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與引發腦癌有關,汽車發動燃燒時產生的超細微粒(ultrafine particles),有機會攜帶致癌物侵入大腦,增加罹患腦癌的風險。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這個來自加拿大研究分析了自1991年至2016年間,190萬名加拿大成年人的醫療記錄與其接觸的汙染暴露情況,並成功取得多倫多與蒙特利爾兩個加國大城市的空汙數據,儘管沒有辦法驗證其因果關係,但首次發現患上腦癌的機率與空氣微粒的高低「出乎意料地一致」。
Air pollution nanoparticles linked to brain cancer for first time https://t.co/1WamtYXz4g
— Guardian Environment (@guardianeco) November 13, 2019
研究人員先抽出在多倫多與蒙特利爾特定範圍的汙染數據,發現生活在每平方公分存在有5萬粒懸浮粒子的地方,比存在1萬5千粒的地方患上腦癌的風險增加50%。「人類生活在一條繁忙的街道旁邊,相對在一條安靜少車的道路旁,患上腦癌的機率會增加10%以上」。研究指已審視了包括收入、是否煙民以及肥胖,更甚是搬家在內的因素。
研究負責人,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教授魏興塔爾(Scott Weichenthal)表示,「我們對腦癌的成因了解不多,因此我們試從觀察環境因素從而增進理解」。而小組以空氣汙染數據與不同街道及地區作差異比較,「我們認為這種研究方法是合理,因為高速公路是不會四處走動」。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流行病學》(Epidemiology)期刊當中。
Air pollution nanoparticles linked to brain cancer for first time https://t.co/68rwnvK0cC
— sustainabilityhub (@sustainhub2019) November 14, 2019
魏興塔爾表示,雖然空氣汙染影響的規模不大,但最重要卻是影響每1個人,「腦癌是罕見的,但當這些微小風險再乘以數以萬計的人時,問題便會顯現。在大城市中,這很有可能是一個有參考價值的資料,需知道腦癌是致命疾病」。
由於這種超細微粒可通過燃料燃燒而產生,在車多繁忙的大城市,微粒的含量自然相對較高。而且若是由柴油車輛排放含量將更高,令人罹患癌症的機會亦相對更高。皆因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均有機會攜帶致癌物質,再經由呼吸進入大腦逐步累積,最後發生病變。
2019年便有研究指出,空氣汙染可能正在損害人體每個器官及細胞。而有毒的空氣早年已被證實對大腦構成危害,包括導致智力下降,老年引發失智症、心理病等腦部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說法,空氣污染是「無聲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西班牙巴塞羅那全球健康研究所教授蘇尼爾(Jordi Sunyer)直言,「這是一個重要發現,由於超細微粒可從燃燒直接排放出來,這個研究表明超細微粒比想像中更具毒性」。
而英國蘭開斯特大學教授馬赫(Barbara Maher)教授則指,大眾運輸所排放含有鐵成分的微粒或具致癌可能,更甚是引起腦癌的原因。「那些微粒不受監管,甚至很少有研究儀器作測量」。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