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17日報導,日本為擺脫對中國稀土(rare-earth)的依賴,最快在2020年啟動「世界首次大範圍海底稀土探勘」,利用自主水下載具(AUV),探勘位於小笠原諸島南鳥島的海底稀土儲量。
根據報導,調查過程使用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研發的無人潛艇,向6000公尺深的海床發射超聲波進行探勘。這跟傳統使用水面船隻進行逐點採樣的方法不同,利用自主水下載具搜尋的範圍更廣。
In rare-earth quest, Japan to deploy US-made #submersible #drone #rareearths #AUV https://t.co/TbudhJhKMy
— Nikkei Asian Review (@NAR) November 18, 2019
《日經新聞》4月曾報導,早稻田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東京東南部約1900公里處的南鳥島,發現海床中擁有超過1600萬噸的稀土礦藏。研究員在2500平方公里的海床上的25個地點採集樣本,分析密度發現海底稀土能滿足全球數百年的消耗量。
日本計畫若此次調查成功,將考慮增設10台無人潛艇投入工作,斥資約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5億4200萬元)購買無人潛艇和相關設備。此外,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正在研發一項技術,透過深海鑽探船「地球號」,利用一根接近1500噸的管道從海床中抽取富含稀土的泥漿。
報導指出,稀土包括釹等17種稀有元素,一般用於加入合金或其他材料中來增加磁性等性質,被廣泛用於混合動力車、節能家電、LED燈和智慧手機等產品。
研究人員計畫利用離心機分離含有高密度稀土的磷酸鈣,進而提升稀土元素的密度,據稱其密度可達中國礦藏的20倍。
中國目前控制了全球稀土產量的90%。
《日經新聞》的報導中還提到,釣魚島附近海域2010年發生中日船隻相撞事件,隨著兩國外交糾紛升級,中國曾暫時禁止對日出口稀土。此後,日本一直急於開發自己的稀土來源,但目前仍有約60%的稀土需求依賴中國供應。
中國商務部2010年9月24日曾明確否認,稱從未限制對日本的出口。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