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事件延燒5個月,港警為驅散示威群眾、至今已發射逾9千發催淚彈,許多區域都難以倖免,受到煙霧影響。有網友藉Google Maps製作「香港催淚彈地圖(HK Tear Gas Map)」,提醒市民短時間內盡量避免前往。
《香港01》報導,政府及警方一直用「涉及行動部署」為由,拒絕公開催淚彈成份,不少人憂慮催淚彈成份是否對人體有害,例如釋出難以消除的「二噁英」(戴奧辛)等。
網友以Google Maps製作了「香港催淚彈地圖」,警方曾發射催淚彈的地方,都會有標記,根據地圖,至少逾500個地點「中招」。
被稱為「火博士」的科技大學化學系講師陳鈞傑表示,催淚彈成份中的CS催淚氣體含氯和苯環,完全符合產生戴奧辛的結構,着地燃燒能釋出戴奧辛。
對此,警方行動部高級警司汪威遜回應時,雖然承認催淚彈可能釋放戴奧辛,但稱戴奧辛釋放源頭包括燃燒塑膠,而燒得最多塑膠的是「暴徒」,形容他們是「破壞地球的黑手」。
食物及衞生局長陳肇始則說,沒有文獻或研究顯示使用催淚彈而引導至戴奧辛中毒個案,且催淚彈燃燒時間甚短,產生的氰化物(俗稱山埃)很快就會消散在空氣中。
人類如攝入大量戴奧辛,可引致氯痤瘡、皮膚出疹及變色等皮膚病和體毛過多。長期攝入戴奧辛則牽涉免疫系統、生殖功能、內分泌系統及發育中神經系統損害,一些研究也發現戴奧辛與人的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和心臟病有關。
面對戴奧辛,其實一般口罩作用不大,有醫生就建議可以戴活性碳口罩。但最好的預防方法,還是盡量遠離受戴奧辛污染的地區。
陳肇始表示,要減低食物受污染風險,食物須妥為貯存於適當地方,例如在清潔及已蓋好的食物容器內,而一般情況下以流動水清洗食物,如水果或蔬菜,可減少食物表面污染物。陳肇始補充,如懷疑食物受到污染或有異樣,謹慎起見,不應進食。
報導引述香港衞生署說法,稱接觸催淚煙後通常會出現以下徵狀,包括眼睛和其他黏膜有刺痛及灼熱感覺、流眼淚、流口水、流鼻水、胸悶、頭痛、惡心、皮膚有灼熱感覺及紅斑等,這些徵狀通常會在接觸後短時間內消失,惟建議如接觸到催淚煙,需清洗皮膚、洗眼,並更換受污染衣物;身處於室內地方而附近有催淚煙發放,應關閉所有門窗,並關上空調,以及可用濕布封上門窗。
另外,接觸催淚氣體後一至兩小時應避免哺餵母乳,而接觸嬰兒或母乳餵哺前,哺乳媽媽應更換衣服及徹底清洗頭髮和皮膚,避免嬰兒有機會接觸到催淚氣體殘留物。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