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二次大戰、以各種慘無人道方式殺害猶太人,並將德國一度塑造成極權國家的「元首」(Führer)希特勒(Adolf Hitler),他的形象、物品及各種象徵,如近都成為德奧等歐洲國家的禁忌。
但隨著經濟蕭條和失業率攀高,新納粹主義(neo-Nazis)再次於中東歐崛起,也讓許多與希特勒生前相關的歐洲國家不敢大意,處處提防避免任何可能引發爭議的出現。
《半島電視台》(aljazeera)報導,位於奧德邊境的因河畔布勞瑙(Braunau am Inn),以市區內有一棟希特勒出生故宅出名,過去長年作為歷史建築對外開放,但如今奧地利政府歷經多年評估,擔心此宅院會成為新納粹份子的新興朝聖之地,決定委請建築師協助,將該宅院改造為警察局使用。
The house where Hitler was born will be turned into a police station after years of debate over how best to prevent it becoming a pilgrimage site for neo-Nazis https://t.co/5ZNQGzd40D
— NBC News (@NBCNews) November 21, 2019
Hitlergeburtshaus in Braunau am Inn soll eine Polizeiinspektion werden. Ernsthaft https://t.co/6MEFJgsIqr
— Markus Sulzbacher (@msulzbacher) November 19, 2019
內政部長佩雄(Wolfgang Peschorn)向媒體表示,「政府將希特勒出生故宅改造為警局,其主要用意是向大眾表示,此地將永遠不再萌生或延續對納粹黨國家社會主義(National Socialism)的記憶!」
事實上,根據歷史學家考究發現,希特勒本人僅在此宅院內居住短暫時間,但作為他生前的象徵之一,外牆上持續有來自全球的訪客,在此塗鴉納粹的卍字標記;而在希特勒生日(8月2日)當天,更有民團在宅院門口組織抗議。
出生於平民家庭的希特勒,父母親很早就雙雙病逝,青少年時期的他從邊境城市搬往維也納,曾想報考維也納美術學院,卻兩度遭到拒絕,讓他一度流落街頭。很早就接觸激進民族主義思想的他,不願在母國奧匈帝國從軍,跑到德國慕尼黑尋求其他發展。
一次大戰加入巴伐利亞陸軍,曾因戰功獲得鐵十字勳章,但在1919年遭遇芥子毒氣影響,退至後方療養至戰爭落幕。戰後加入新興工人黨,並很快展露他的演說與煽動能力,在1921年成為黨魁後、將該黨更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
歷經啤酒館政變、入獄撰寫自傳《我的奮鬥》(Mein Kampf)和重建政黨,讓一年後獲得假釋的希特勒成為當時德國的知名人物,納粹黨也從1924年開始進軍國會,並逐步從第一大黨、總理到掌握執政權力,短短數年讓納粹風潮襲捲整個德國,他也在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逝世後,從總理變成獨攬大權的「元首」。
至於新的改造計畫,奧地利內政部表示,他們向歐盟全境的建築設計師邀稿,投稿的作品方案將公開由專家評審和大眾投票選定,最晚將在2020上半年做出決定。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