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繼最後一頭雄性蘇門答臘犀牛(Sumatran rhinoceros)在5月死亡以後,最後一頭雌性蘇門答臘犀牛伊曼(Iman)也在23日因癌症在沙巴州病逝。
蘇門答臘犀牛是體型最小的犀牛品種,曾經在亞洲多地都可以見到其蹤影,近年卻因為棲息地遭受破壞及盜獵猖獗,數量只剩不到80頭,多數棲息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島與婆羅洲島。
《衛報》報導,沙巴州環境部長莉歐(Christina Liew)表示:「對此消息感到非常難過。」
The Sumatran rhinoceros has become extinct in Malaysia, and there may only be 80 left in the world. https://t.co/ZntBIyjqEn
— USA TODAY (@USATODAY) November 24, 2019
犀牛角被當作珍貴中藥材之一,也導致嚴重的盜獵問題。儘管犀牛角的主成分為角蛋白,與構成頭髮和指甲的物質相同。
犀牛伊曼自2014年3月被捕以後,患有子宮腫瘤(uterine tumours)的她,在野生動物保護區受到照顧,曾經多次大量出血被專家緊急搶救,直到最近才離世。
《路透》報導,沙巴州野生動物保護處主任圖格(Augustine Tuuga)表示:「伊曼的死亡比預期中還要快,但我們知道,她早已開始承受劇痛。」
馬來西亞早在2011年就開始嘗試為蘇門答臘犀牛進行體外受精的人工繁殖,但一直都未獲成功,2015年則宣布該物種已在野外絕跡。
國際犀牛基金會(International Rhino Foundation)表示,由於棲息地的持續喪失及盜獵,蘇門答臘犀牛難有繁殖的機會,很有可能在幾十年內絕種。
現今地球仍存活的犀牛可分為五種,非洲的白犀牛、黑犀牛,以及亞洲的印度犀牛、爪哇犀牛、蘇門答臘犀牛。白犀牛又可分為北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和南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 simum)兩個亞種。
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的統計,目前只剩下2萬頭白犀牛、5千頭黑犀牛,及3500頭印度犀牛存活。蘇門答臘犀牛則少於80頭,爪哇犀牛則不到68頭,都被認為是極度瀕危的物種。
白犀牛、黑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有兩個犀牛角,而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則只有一個角。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