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國際環境》最新研究指出,在英國倫敦、德國漢堡、法國巴黎、中國東莞這四個城市中,皆開始下起微塑膠(microplastics)雨,其中倫敦的狀況最為嚴重,微塑膠沉積速率是中國東莞20倍。
目前對於人體呼吸、食用到塑膠微粒對於健康的影響尚不清楚,專家建議須盡速開展相關研究,以釐清相關危險性。《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先前研究就指出,每人平均每年至少將5萬個塑膠微粒吞下肚。
People eat at least 50,000 plastic particles a year, study finds https://t.co/xaliZe1PZm
— Guardian news (@guardiannews) June 5, 2019
近來愈多研究顯示,「整個」地球都受到微塑膠的汙染,成為一項日趨緊迫的全球性問題。
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8月研究提到,從北極到阿爾卑斯山,微塑膠無處不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4月研究即指出,除了大城市以外,在大氣流動的運作下,偏遠山區也可以見到微塑膠的蹤影。
地球化學期刊《Geochemical Perspectives Letters》2018年研究指出,地球海洋最深處的馬里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深淵」(Challenger Deep)微塑膠含量驚人,遠比太平洋、大西洋和北極海等海域更多。
happy to see that @EAG_ 's #Geochemical_Perspectives_Letters paper :
— Liane G. Benning also @DeepPurpleERCSy (@LianeGBenning) December 20, 2018
Microplastics contaminate the deepest part of the world’s ocean - https://t.co/5Sj7j5hnnu
was highligthed in @guardianscience https://t.co/wdCnyT20aF pic.twitter.com/NJV4r0fYdb
每年大約有3.35億噸的新產生塑膠,並以每天每平方公尺575至1008個塑膠的沉積速率,流到環境中。
《衛報》指出,負責今次四座城市微塑膠研究的萊特(Stephanie Wright)感到憂心,「我們發現的微塑膠粒含量,比以往報告的都還高出許多」。研究表示,倫敦的塑膠微粒大小在0.02mm至0.5mm之間,目前並不清楚這些微粒是否安全。
本次研究發現了15種不同的塑膠,大多數是由丙烯酸製成的壓克力纖維,也是製作衣服的重要材料。另外,細小的「塑膠微粒」通常是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常用於食品包裝。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