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下令暗殺伊朗軍事指揮蘇雷曼尼(Qassem Soleimani),舉世譁然。
自從有歷史以來,暗殺事件就不是舊聞。為了掩蓋真相、謀權竄位、擊潰敵對勢力或國家利益,暗殺似乎是再好不過的手段。
不過,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員金(Iain King)曾表示,從記錄上來看,某些暗殺確實達成原本目的,但針對政府人物的暗殺卻鮮少達到「預期結果」。
「即使是經過嚴格篩選,合法且具策略性,歷史告訴我們暗殺仍有可能是不智之舉。」
以下是帶來重大影響的24個暗殺中,第9到第16。
吳廷琰(Ngô Đình Diệm)和胞弟吳廷瑈在南越政變後逃亡,窮途末路的兩人計畫投降換取安全離境,卻在乘坐裝甲運兵車前往軍事總部時,被政變發起人楊文明的保鑣以半自動手槍近距離射殺,並以刀子多次刺殺,兩人死狀悽慘。
在將軍楊文明等軍人發動政變前,美國早已知悉該計畫。美國前總統甘迺迪1950年代期間支持吳廷琰,但後來吳廷瑈迫害境內佛教徒的極端做法引爆不滿,甚至蔓延到美國華府,促使甘迺迪同意這項政變。
吳廷琰政府垮台後,甘迺迪派遣更多美國軍隊進駐越南,擴大美國加入越戰的規模。
《新聞周刊》(Newsweek)斯坦恩(Jeff Stein)寫道,這場政變和暗殺吳廷琰 行動導致「5萬8000名美國人(和150萬越南人)死亡的惡夢,撕裂美國並滋長美國長期存在不變的政治建制派犬儒主義(cynicism)。」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無庸置疑是美國其中一位知名總統,也是備受當代人民愛戴的政治人物。他與夫人賈桂琳(Jacqueline Kennedy)在德州達拉斯乘坐總統座車經過迪利廣場時,遭兇嫌奧斯華(Lee Harvey Oswald)開槍擊中2次。
美國人民對甘迺迪逝世感到無窮的悲傷,這也促成下一任詹森(Lyndon B. Johnson)得以通過2項反隔離法案:《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和《投票權法案》(Voting Rights Act)。
麥爾坎·X(Malcolm X)擁護非裔美國人的權利,但反對他的人認為他的言辭鼓吹種族主義與暴力,是一位具有爭議性的代表人物。他曾是黑人穆斯林組織伊斯蘭國度(Nation of Islam)其中一位知名領導者,最後雙方關係破裂,麥爾坎·X選擇出走,另外建立非裔美國人統一組織(Organization of Afro-American Unity)
他在一場演講中遭伊斯蘭國度成員槍殺身亡。
麥爾坎·X死後影響力仍存,成為反抗種族主義迫害的標誌人物。他的自傳在其身亡後數個月出版,被《時代》(Time)雜誌評為20世紀非小說類書籍其中一本最重要的著作。
《時代》稱麥爾坎·X的死和自傳讓世人看待他的人生經歷時,更重視他的堅強毅力,而非備受爭議的種族分離主義。
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是舉世聞名的人權運動家,他主張以非暴力的公民抗爭,捍衛非裔美國人的基本權利。金恩的演說極具渲染力,能夠號召民眾一同參與運動。
40歲的雷(James Earl Ray)開槍射死了金恩,雷多次因為搶劫而入獄。
儘管金恩死得突然,他的影響力不減,始終被視為種族團結的精神象徵。
羅伯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當天在洛杉磯大使酒店(Ambassador Hotel)發表演說後,被擁有約旦公民身分的24歲巴勒斯坦人席漢(Sirhan Sirhan)開槍射殺,身中3槍。
羅伯死後成為美國民主黨的標誌,他的競選演說向來支持民權,被視為團結美國的中堅力量。被暗殺前,他剛贏得加州的總統初選,有望成為民主黨提名的總統參選人。
蒙巴頓將軍(Louis Mountbatten)遭愛爾蘭共和軍(Irish Republican Army,IRA)刺殺身亡。他是軍事戰略家,也是王儲查理斯王子(Prince Charles)的精神導師。
愛爾蘭共和軍暗殺當日在蒙巴頓一家人的遊艇放置炸彈,並以遠端操控引爆,最終導致蒙巴頓和家人與船員傷亡。
愛爾蘭共和軍發動這場攻擊旨在告訴英國社會,即使是王室也不見容於他們,共和軍希望可以終止英國對北愛的統治。不過他們在同一天也對英國在北愛的陸軍發動攻擊,殺死18名士兵,促使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對該組織採取強硬態度。
南韓前總統朴正熙1961年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原政府,之後以鐵腕政策治理南韓18年。
朴正熙因為釜馬民主抗爭和時任中情部長的金載圭起爭執,最後被金載圭槍殺。
金載圭稱他自己殺了總統,並把民主帶回韓國。
在朴正熙死後,南韓國民多半懷念他帶動經濟繁榮的治理政策。
埃及前總統(Anwar Sadat)當時在首都開羅舉行慶祝贖罪日戰爭(又稱第四次中東戰爭)勝利8周年的閱兵儀式,沒想到觀賞閱兵時,數位士兵從軍用卡車上跳出來,名叫伊斯蘭布里(Khalid Islambouli)的中尉先向他投擲一枚手榴彈,其身後的軍官向沙達特開槍。沙達特送醫後仍傷重不治而身亡。
出版埃及政治書籍的專家庫克(Steven Cook)告訴《美國公共電視台》(NPR),雖然埃及全國上下都對這場暗殺感到震驚,但沙達特任內與蘇聯決裂、親近美國,最後簽署了大衛營協議(Camp David Accords),與以色列和解,因此埃及民眾對於沙達特的死多半帶有複雜情緒。
提供暗殺沙達特子彈的官員佐摩爾(Aboud El Zomor)告訴過《NBC》,他不後悔暗殺沙達特,但繼任的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更糟,沙達特比他「好上數千倍」。
穆巴拉克鐵腕統治埃及30年,最後2011年因茉莉花革命蔓延到該國而被趕下台。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