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在中國,罹患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患者,時常被迫進入灰市,透過非法途徑買藥。這一部分是因為醫藥體系崩壞,不肖人士從中收取回扣,造成人們無力負擔「天價」藥物,另一部分須究責於國家藥物審批嚴重落後及醫療保健制度的缺陷。)
當父親的肺癌惡化時,51歲、來自上海的金融經紀人英敏(音譯),面臨了關鍵的抉擇:月付近3000美元(新台幣9萬6000元)購買中國官方許可的合法藥物,或以便宜13倍的價格購入沒有註冊商標的學名藥。
英敏選擇了後者。她轉向日益興盛且不受市場監管的網路藥局、代理商和其他相關組織購買由印度出廠,未獲中國批准的藥物。
「當遭遇這種不幸時,很難用言語形容感受到的龐大經濟壓力。」英敏說。
根據《路透》(Reuter)過去幾年間採訪的30位癌症病患,3分之2的病患,在面臨中國過高的藥價和新的藥物品種匱乏時,都做出了和英敏相同的選擇,進入灰市購藥。然而這些病患並沒有太多共通點,不僅年齡落差大,收入水平和病狀皆大不相同。
目前並沒有官方數據統計究竟多少患者選擇走上非法途徑。但研究指出,全球的灰市和仿冒市場正逐漸擴大。
來自北京、61歲的癌症患者劉學梅(音譯)向《路透》透露,她向一位藥物代理商購得日達仙(Zadaxin)注射劑的替代藥物。另一位肺癌病患趙曉華(音譯)表示,她在經醫生轉介的病友協會取得低價藥物。受《路透》訪問的病患指出,醫生多半對此睜一隻眼並一隻眼,有些還會直接協助他們進入灰市。
事實上,雖然部分經非法途徑取得的藥物可能無效或是假貨,但並不是非法的學名藥就對身體有害,有些灰市中的印度製藥品,在其他國家是擁有販售權的。
中國病患轉向非法途徑取得藥物的主因是錢。低工資水平、城鄉薪資差距,和無效的補助計畫使得「疾病」造就「貧窮」,連帶的,也造成社會問題和日益嚴重的債務問題。
據《中國中央電視台》24日披露,中國藥物「天價」中,醫生的回扣佔去約4成,醫藥代表(註:藥廠派來的業務)賺取1成。換言之,民眾支付的藥品費中,5成進了不肖人士的口袋。
報導指出,湖南、上海等地醫院裡,天天穿梭一群不看病的特殊病患──醫藥代表。他們蹲守醫院,專挑門診病患較少或下班時間聚集診間,向醫生推銷藥品。
只要醫生開立處方時,選擇金額較高、利潤最高的特定藥品,醫藥代表就會在暗中「塞信封」,將30%至45%的藥價回扣分給醫師。報導踢爆,上海某院的醫生,3分鐘內就收到4名醫藥代表送來的信封,信封內裝的都是高額藥品回扣。
另一個中國人轉向灰市的原因是中國藥物市場的落後。中國要求新藥物在國內接受測試、認可,使得藥物在中國合法化的進度緩慢,市場上合法的藥品落後美國市場約5至10年。
Beijing buyers club? China's cancer patients gamble on gray market https://t.co/2FnngFumNv
— Reuters Top News (@Reuters) 2016年12月26日
中國健保給付的藥種清單,自2009年以來尚未完成第一次的更新。這意味著,即使藥物已合法,許多時候患者仍必須自費取得。
中國一直以來嘗試提高嚴重疾病的保險覆蓋率,並鼓勵製藥商降低價格、擴大市場。政府也試圖縮短等待清單,以加速核規的速度,但效果仍十分有限。
「如果我們不能在中國買到藥,或是買不起藥,那我們還有什麼選擇呢?」母親於2011年罹患肺癌的段冠平(音譯)表示,他最終選擇了替母親購買孟加拉產的藥品。
根據德意志銀行統計,中國的罹癌5年存活率僅有30%,不到美國的一半。許多中國人在關鍵時刻卻被排除在健保體系之外,與國家始終強調的「鐵飯碗」和生活保障形成強烈對比。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世界帶到你眼前!】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