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一台開往波蘭西北方的長途巴士,在一段忙亂的生活之後,臨時的一個決定,揹起背包前往神往已久的古城托倫(Toruń)。
這個離烏茲(Łódź)搭車約莫3小時的13世紀古城,托倫給筆者的第一印象是一種古樸卻帶著淡淡現代化氣息的城市,要說是那種印象中歐洲古堡的生硬大氣,倒不如說是一個精緻帶有柔和感的風格。
與華沙(Warszawa)、克拉克夫(Kraków),甚至烏茲來比較,托倫也同樣顯露出小而美的城市景觀,更不用說它是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Mikołaj Kopernik)的故鄉,而它更是筆者最愛的波蘭城市之一。
灰色是在波蘭遇到雨或雪時才會出現的顏色,何其幸運地,當筆者踏足托倫時,細雨濛濛,在托倫舊城區紅磚建築的襯托下,心裏不免覺得這雨下得令人生厭!
筆者可是在奠定現代天文學基礎的「天體運行論」(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 / O obrotach sfer niebieskich)的發源地,這耀眼的陽光到哪去了?!只好換個角度想想,看著灰濛的天空,大力地呼吸著帶點濕潤的古城空氣。
這讓筆者思考著為何許多人會國外的建築很美,而不喜歡臺灣的原生建築藝術?或許我們並沒有真正地認識自我文化的薪火相承,因為不一樣,所以才耳目一新,但因為一樣,而習慣也忽略了原生的美好。
言歸正傳,托倫做為13世紀條頓騎士團建造的城堡,過去除了防禦之外,也做為ㄧ重要的交易中心,聚集於此地的商賈和旅人在城池的庇護下,能安全地進行買賣,當然現今的城市已不復見鋼鐵騎士的長槍及盾牌,而是更豐富多元的文化創意及觀光旅遊資源,哥白尼的舊屋已變成當地介紹哥白尼一生的專屬博物館。
這裡還有另一個特點,托倫薑餅(Toruńskie pierniki),只可惜當天筆者沒能體驗製作過程,僅僅只買來嚐嚐而已,深刻體會到一場說走就走的輕旅行也許,便會有些缺憾的美。
過去人類的往來交流不外乎三件事,戰爭、商業與疾病,城者,守也,它給予了保護,也維護著尊嚴,在不斷變化的時代裡,它仍屹立不搖,無論外貌如何改變,在這座城裡裡外外所發生的一切,都在人類歷史上按下不可抹滅的足跡。
在臺灣的我們也需要用這樣的思維去探究及認知,無論自我或非我,雖然事件的發生終將因時間而逝去,但留在心底深處的情感卻是難以磨滅,不妨以開放的心態面對已知的事實,就像托倫這座城堡城市一般,蘊涵蓄積能量的流轉歷久不衰。
因為守,並非保守,而是一種守護人民的力量,真正的用心去愛和關懷,那才是真正的意義!看倌,您說是吧?!托倫有種知性的美,即使是在灰濛的雨天,它仍顯露出守護它人民的力量,隱約可見。
(編按:《上報》隔周推出《品嘗來自波蘭的味道》專欄,由目前就讀波蘭國立烏茲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Łódź)經濟學博士候選人邱崇宇執筆,他在當地記錄波蘭及其他中東歐國家的第一手觀察,供台灣讀者參考與反思。)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