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應用的層面也越來越廣,甚至可用於產製新聞內容。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科技業巨擘谷歌(Google)近來投資了一項「新聞機器人」的研發計畫,具有人工智慧的新聞機器人每個月可以自動產製3萬則地方新聞,有助於地方獨立出版社和部落客的營運。
《英國報紙聯合社》(The Press Association, PA)的「記者、數據和機器人(雷達)計畫」(Reporters and Data and Robots, Radar),目前已收到Google新聞機器人計畫的研發資金約62萬2千英鎊(約新台幣2458萬元),這套新聞自動化產製系統預計於2018年上線,主要用於產製健康、就業、社會犯罪等領域的新聞。
BBC: @Google funds automated news project https://t.co/isEduHnVki. Our study is cited. https://t.co/tAbIkSiMvX @neilthurman @JessicaKunert
— Konstantin Dörr (@KNDoerr) 2017年7月7日
以新聞機器人產製新聞的好處在於,使用者可透過輸入特定的寫作風格、用詞來模擬專業記者的報導,使文章更貼近人心。
此外,每台新聞機器人每個月可產製出3萬則新聞,遠遠高出於人類所能為。透過大數據分析,新聞機器人可大大提升媒體提供訊息的即時性,更能有效過濾調不可靠的假新聞。
《BBC》報導指出,6月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出加州發生6.8級地震的警報,而《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也報導了這項消息,但卻被新聞機器人指出該消息是錯誤的,地質調查局後來也承認是誤將100年前在同一天發生的地震搞混了。
END OF JOURNALISTS? Press Association wins Google grant to create automated news storieshttps://t.co/cY8kxlypnK
— Rasheed Kappan (@kappansky) 2017年7月7日
儘管新聞機器人的優點很多,但PA的編輯克利夫頓(Pete Clifton)仍認為新聞機器人無法完全取代人類記者,而且在新聞機器人產製新聞的過程中也需要人類記者的輔助。
從事新聞自動化產製研究的倫敦大學教授瑟曼(Neil Thurman)便表示,以新聞機器人來自動生產新聞將受限於某些主題,像是公司財報、政府統計數值和民意調查等偏向數據的資料,新聞機器人得以用比人類快出與多倍的數度整理出來。
但相對的,像是政治、地方人文、法院案件判決等需要加入感性內容,或是需要深入調查、分析的題材則非新聞機器人所能及。
此外,瑟曼教授的另一項研究也指出,新聞機器人所產製的報導品質普遍低下。
這項研究中,在專業記者不知情的前提下,瑟曼教授將新聞機器人所生產的自動化報導讓專業記者進行評論,這些評比結果顯示,報導質量皆低於標準值。
【編輯推薦】
【熱門影片推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