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25日爆發武裝衝突已來,聯合國估計已有近30萬名羅興亞人(Rohingya)由緬甸若開邦(Rakhine)逃往鄰國孟加拉。一名棲身孟加拉難民營的羅興亞婦女接受《半島新聞》(Al Jazeera)採訪,表示自己的生活曾經簡單而快樂,但家園已毀、無法回歸,「我在孟加拉並不快樂....我們感到絕望,完全不知未來該何去何從。」
她描述:我叫拉席達(Rashida),我25歲。在若開邦革命(Arakan revolution)之前,我過著樸實的生活,我與丈夫和三個孩子擁有一間小屋、幾畝稻田,日子相當平靜,直到危機的到來改變一切。
我們已拋下了一切。我們的家園遭到焚毀,所以也無法在那裡繼續生活了。
當軍方來到村子開始到處開槍時,我們帶著孩子迅速躲到樹林中。他們對住在野外感到害怕,但當我回去探查房子時,親眼見到許多族人遭到殺害。
我們在叢林中走了八天才抵達緬孟邊界,幾天來只吃樹葉,我們又餓又累。孩子不斷要東西吃,但逃難前我們根本來不及打包任何東西。
坐在一艘小船上,我們橫越邊境。在船上感覺很危險,我很擔心船會沉沒,所以緊抓著小孩不放。
逃到孟加拉,我並不開心。我們在祖國曾飼養家畜、擁有大約一英畝(4047平方公尺)的農田、有棟房子和一個不錯的村落。我們被迫拋棄所有,相信你能想像我們有多失落。
我想念家園,在這裡我覺得毫無希望,未來會怎麼樣更是個未知數。
救援物資相當稀少。孟加拉人很友善,他們捐給我們衣服和食物,但我在此從未見到任何國際組織。我希望他們能夠提供我們協助,因為我們亟需糧食。
想給外界的訊息就是,我們只求安寧,沒有和平我們就沒有未來。
長期於緬甸受到歧視性對待的羅興亞人大規模逃難行動,已引來國際性的關注,並對緬甸政府施壓。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扎伊德(Zeid Ra'ad al Hussein)描述緬甸軍方對羅興亞人的行動猶如「教科書上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的例子」。
與緬甸實質領袖翁山蘇姬同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達賴喇嘛與南非開普敦聖公會前大主教屠圖(Desmond Tutu)等人皆已公開為羅興亞人發聲。但緬甸政府否認有「種族清洗」情事,表示在若開邦的軍隊是在與羅興亞「恐怖分子」作戰。
【編輯推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