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Bloomberg)15日引述匿名消息來源報導,瑞士食品業大廠「雀巢」(Nestlé)打算以4億2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7億元)購買美國「藍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約68%股權。文青氣息濃厚的「藍瓶咖啡」主打精品咖啡,帶起第三波咖啡革命,素有「咖啡界的蘋果」美名。
如今食品大廠「雀巢」入主「藍瓶咖啡」,搶攻精品咖啡市場,是否將改變「藍瓶咖啡」特色,引來外界注目。
《路透》(Reuters)報導,近來消費者的口味從加工食品轉向精品食物,再加上多家競爭新興廠牌進駐,「雀巢」至2017年已連續4年未達銷售目標。「雀巢」自家的食品工業面臨瓶頸,轉而收購「藍瓶咖啡」搭上這波咖啡熱潮,也說明了第三波咖啡革命商機無限。
除了打算收購「藍瓶咖啡」之外,「雀巢」也投資利基品牌如食物商「超鮮」(Freshly)與素食捲餅製造商「甜心地球」(Sweet Earth)。「雀巢」執行長施耐德(Mark Schneider)視咖啡為公司重要商機,期望擴展「雀巢」在美國的咖啡市場。
第三波咖啡革命以「藍瓶咖啡」為代表,不管是咖啡豆產地、咖啡豆烘培方式,或是咖啡煮法,皆為顧客量身打造。這波咖啡浪潮除了著重匠人精神之外,也注重公平貿易,上門的消費者多為年輕的都市青年。這些消費者生活在「星巴克」(Starbucks)盛行時代,至今已厭倦制式咖啡,於是轉而品嘗精品咖啡。與「藍瓶咖啡」相似的品牌還包括「知識分子」(Intelligentsia)與「斯坦普頓咖啡」(Stumptown)。
美國咖啡飲料市場零售商機達29億美元(約新台幣929億元),「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預估,該數字2021年以前會上升至44億美元(約新台幣億1323億元)。就連「星巴克」執行長舒茲(Howard Schultz)也趕搭這股潮流,4月起轉向開發「典藏咖啡」(Reserve brand)。
另一方面,「藍瓶咖啡」在「雀巢」資金的加持下,將能迅速擴展店面,「藍瓶咖啡」創立人傅利曼(James Freeman)向《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指出,「他們對我們的承諾是,我們喜歡你們做的事情,我們想要協助你們成長。全球最大的食物廠商決定支持美味咖啡。」
「藍瓶咖啡」只在東京設有海外分店,共有6家店鋪。《紐約時報》報導,「藍瓶咖啡」預計2017年從29家分店擴展至55家,且不斷開發即飲商品與線上咖啡豆訂購。傅利曼與現任執行長米涵(Bryan Meehan)預計2017銷售量將成長7成。
「藍瓶咖啡」執行長米涵2月與「雀巢」執行長施耐德在布魯克林(Brooklyn)初次討論合作事宜,依照當初談及的交易內容,「雀巢」買下近7成股權後,「藍瓶公司」依然保持獨立運作。對於外界擔憂「藍瓶咖啡」風格劇變,米涵回應,「人們看到事情發展後,覺得一切會變糟。」米涵說,「我不會讓那種事情發生。」
【熱門點閱推薦】
●《大家論壇》能源視角:英國護航沙國皇室最大石油公司上市求現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