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BIS)17日表示,全球債務可能少報約13兆美元(約新台幣391兆9110億元),因傳統的會計實務並未將用於國際貿易及外幣計價債券對沖的外匯衍生品考慮在內。
BIS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少報債務帶來的潛在風險很難評估,但主要的疑慮在於流動性緊縮,就像在金融危機期間匯率互換及遠匯市場遭遇的情況一樣。資料顯示,少報的13兆美元曝險,已經超過3月底時美國以外企業和政府帳上債務總額的10.7兆美元(約新台幣322兆5087億元)。
在當前的會計準則下,這些外匯衍生品並未顯示在金融機構或非金融機構的財務報表內,意味著很難知道這些債務藏在哪裡。
BIS貨幣和經濟部門主管伯里歐(Claudio Borio)及兩位同事麥考禮(Robert McCauley)和麥吉爾(Patrick McGuire)在最新季報中指出,「債務狀況仍然不明朗,會計準則大多把這些債務放在表外,做為衍生品,而實際上是擔保貸款,到期時本金是全部返還的。」
Global debt may be understated by $13 trillion: BIS https://t.co/lU24k91NVp
— fiatcurrency (@fiatcurrency) 2017年9月17日
他們補充對風險做出解釋,「尤其是,多數外匯互換和遠期的期限較短,可能引發大量期限錯配,從而激發大規模流動性需求,特別是在市況緊張的時候。」
國內投資者在購買外國資產時有三個選擇:購買遠期外匯、進行外匯互換或回購交易。
前兩種方式以淨額基準記入資產負債表,不考慮名義金額,而回購交易以毛額基準記入。但這三種交易方式從本質上來看皆是相似,都有擔保債務。這幾種交易都是用來規避購買外國證券時的外匯風險。
在外匯互換市場中,雙方互換貨幣,並同意此後反向交換。在遠匯市場,雙方同意未來在確定日期以固定匯率換匯。
BIS稱,互換及遠匯市場2016年每日交易量超過3兆美元(約新台幣90兆4230億元),相當於外匯總交易量的逾60%。市場中超過90%的交易涉及美元,外匯互換占其中的75%。
其中短期合約占了絕對多數。2016年底時四分之三的倉位距到期日不到一年。
儘管自2000年代初期以來,未到期的外匯互換及遠匯合約規模增加三倍,至58兆美元(約新台幣1748兆1780億元),幾乎是全球貿易額21兆美元(約新台幣632兆9610億元)的三倍,但在金融危機後減少,反映出隨著交易和投資銳減,對沖需求下降。
BIS稱,非金融用戶利用外匯遠期和外匯互換進行投機,或者用作國際貿易和外幣債券的對沖。機構投資者、資產管理公司和對沖基金利用遠期合約來對沖持倉或建倉,而金融機構利用互換來對沖海外債券的風險。
由於交易對方通常進入遠期交易以降低匯率曝險,因此該債務大都有得到擔保,但是這些債務主要是短期交易,意味著很容易受到金融體系壓力的影響。
舉例來說,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歐洲銀行業者對這些貨幣市場工具的倚賴增加,以確保其美元融資無虞;同時在危機期間結構性產品市場的崩解則在該系統中掀起陣陣衝擊。
「直到主要央行於2008年10月採取一致行動,將向非美銀行供應美元的換匯額度提高至無上限後,市場才冷靜下來,」BIS報告表示。
至於由誰來向非美銀行放款,BIS表示,資金來自美國銀行業者、央行歐洲機構、超國家組織及民間的非銀行業者。BIS並稱,「這些似乎都提供一些融資,其中美國銀行業者和主要央行合力填補了一半的資金缺口。」
(編譯:張明鈞/艾茂林/於春紅/戴素萍,審校:徐文焰/孫茉莉/鄭茵/劉秀紅)
(本文為《湯森路透》獨家授權《上報》,請勿任意轉載 、抄襲)
【熱門點閱推薦】
●一躍而下!體驗橋上極限跳水賽事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