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報導過衣索比亞(Ethiopia)及肯亞(Kenya)2011年饑荒問題的《英國廣播公司》(BBC)特派記者米利恩(Clive Myrie),日前來到同樣面臨饑荒危機的中東國家葉門(Yemen)。不過令他困惑的是,在走訪大城塔伊茲(Taiz)當地的市場後意外發現,葉門實際上並不缺乏食物。
War and waste https://t.co/oKwrAnpNcz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2017年11月19日
那聯合國又為何在近日估計葉門境內有7百萬人恐面臨饑荒。
當年無論是衣索比亞或肯亞,導致饑荒的主要成因皆為自然因素,長期未降雨造成土地乾涸,種不出作物,戰事則是加劇缺糧現象的次要原因。但在葉門,情況非常不一樣,烽火為相同的背景因素,真正的罪魁禍首卻是飆升的物價。
米利恩來到的這個城市塔伊茲為葉門內戰的前線,過去2年半遭反政府組織「胡塞組織」(Houthis)封鎖。在親自走入當地某一處市場後,米利恩注意到,裡面有販售包括柳橙、橘子、香蕉、石榴、大蒜與西胡蘆等各式蔬果。在超市內也是同樣的情形,展示架上放滿了新鮮的肉類、蛋、牛排及肋排。
照理來說,葉門人民沒有得面臨饑荒的理由。
一名55歲的當地居民哈迪(Sami Abdul Hadi)則自告奮勇出面點出葉門饑荒背後的醜陋真相。米利恩回憶,當時哈迪在注意到BBC的拍攝團隊後主動靠近,稱要確保他們的報導會呈現上述不為人知的諷刺現象。
隔日,他帶著米利恩的團隊來到市場視察,「你看看這些水果」他指向攤上的柳橙堆說道,「戰爭爆發前,這些只要300葉門里亞爾(約新台幣36元),現在則要價600里亞爾。這裡沒人買得起。」
2009年被迫放棄保險業務員工作的哈迪,也無法承擔眼前的這些「昂貴」蔬果,失業多年的他目前倚賴非營利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提供的食物過活。
沙國聯軍4日從陸海空全面封鎖葉門的行動,則讓國內的處境更形急迫。在戰爭前,葉門90%的食物自國外進口,也就是說,國家的發展與民眾的溫飽高度仰賴海港、道路系統及空運的正常運作。
現在三方命脈皆由沙國把持,導致國內估計2100萬人民急需的食物及人道救援物資受阻,無法進入葉門。
多個人道團體憂心,若封鎖情況持續,他們於葉門倉庫的物資將在未來幾個月用盡。對此,米利恩形容, 葉門正經歷的饑荒悲劇屬「政治失能」的結果。
在物資運輸扮演關鍵角色的道路系統,亦因內戰遭受嚴重破壞。除需面對被炸毀的高速公路與橋梁,貨車司機同時還得冒著碰上反政府組織、貨物遭扣押的風險。通常在被攔截後,這些貨車得依循反叛組織成員的指示,前往指定的定點。
米利恩指出,上述總總顯示葉門所面對的是一場「政治意味濃厚」且「人為」的饑荒。
米利恩透露自己在與哈迪談話的過程,一群居民開始朝兩人聚集,欲向他這位外國人訴苦。一位80多歲患有糖尿病的男子表示自己無法取得所需的藥物,另一位男士則感嘆當地石油燃料不足。還有一位抱怨數周以來因為戰事遲遲拿不到薪水。
而他們都無法理解,自己何以淪落至今日的處境。其餘數百萬的葉門人民想必也是如此。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