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嶺(Darjeeling)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一座小城,看起來儼然像是台灣九份和觀霧,群山雲霧繚繞,依山而居,位於喜馬拉雅山麓的西瓦利克山脈,平均海拔為2,134 米。從地域位置來看,與不丹、尼泊爾、錫金和中國西藏、孟加拉緊鄰,由於鄰近國早年生活貧窮,加上戰亂或宗教影響,爬山越嶺到印度大吉嶺以織布賣衣為生,所以,這裡人口80%為尼泊爾,20%為藏人和少數不丹人散落居住。
父母早期跟隨達賴等來印度,目前居住大吉嶺的Nima,之前曾到台灣中山醫學院牙醫系念了七年,目前擔任牙醫助理工作,這次更巧遇同校學長,一起服務義診與翻譯工作。
「這裡的醫療資源非常缺乏,尤其是牙醫和中醫,由於西藏人在這裡比尼泊爾人更難取得印度身分證資格,所以在經濟生活和醫療資源,遠遠比其他種族人更被漠視。」Nima很無奈地這麼說。
在這裡的西藏人,因為要取得印度國家認可十分艱難,許多老一輩的藏人,往往早已放棄決定終身困守在此,而年輕一輩,近兩年受到達賴喇嘛與印度政府關係保持友善,所以,藏人獲得印度人正式居住身分資格名額變寬,也讓不少西藏人經濟上能力改善,也有機會受到跟其他人一樣的基本教育。
精通五國語言的Nima,多年前遇到一名外國牙醫師來這裡看診,她看到族人臉上透露出笑容,心中充滿感謝,那時候起,她就下定決心走入牙醫行列,這次,還幸運地擔任起台灣路竹會牙醫助理,看到台灣人千里迢迢無私奉獻免費看診,Nima心中滿滿的感動,她感謝,台灣這些人無私熱情與奉獻。
雖然我能取得印度人身分,但我希望帶著我家人一起回家鄉,
因為,我身上流的是西藏人鮮血,我長得像西藏人臉孔,我的祖先更是西藏人...
Nima 印度大吉嶺 2017.12.冬
從中國四川甘孜,十六歲跟隨一西登早大師遠到印度學佛的羅桑加寸,原本聽到可以有外來醫師免費看病,心中十分驚訝,沒想到自己才看完診後,一旁看到台灣人各個默默地主動貼心協助病患,這一刻,讓他不但對台灣重新認識,也為此激動表明願意協助日後的翻譯和行政工作…
「我的家鄉還有兩個哥哥在四川,家裡窮到根本沒有辦法去學校受教念書,直到十六歲接觸到佛學跟隨來到印度,原本一直駐足在南印度!,兩三年前才到大吉嶺這個世外桃源的聖地,在學習過程中,也接觸到當地和西藏人,漸漸地,愛上也習慣這裡一切,原本我也是個被「邊緣化的孤兒」。
這裡的傳教者和西藏人一樣,也都是不被印度政府承認的人,唯一不同的,寺廟裡的高僧可以透過廟內向政府申請合法傳教者資格,也等於就可以用這身分自由進出印度,也比西藏人的地位崇高些。
羅桑加寸說:「喇嘛也是人,也會生病,因為沒有賦予印度人資格,所以看病都要自掏腰包,感冒輕者一次500-600左右盧比,若要看牙醫或開刀,很多人都只能自己忍痛,不然就只能拖著身子沒錢看病,所以很多年紀大或沒錢的人,往往因而延誤病情。」
看到台灣一群熱心來自各界的醫護和義工到這裡,有的看診,有的則是關懷,甚至還有人帶著各式糖果禮物給小朋友和老人們,羅桑加寸看到這一幕,心裏一陣鼻酸:「小時候家裡窮連棒棒糖什麼滋味都不知道,如今卻在這裡能夠吃上一口,甜蜜溫暖滋味,令自己永生難忘。」
雖然,Nima和羅桑加寸都已長駐在大吉嶺,這樣也過了2、30年之久,經濟和居住權因獲得印度當地政府認可而稍有保障,但對他們來說,西藏和四川,卻仍是那樣遙遠...
「沒有人想被當個不被人認可的孤兒,誰不想家,我當然想,但是,怎麼回去…」,中國政府同意嗎? Nima和羅桑加寸異口同聲地這麼說。
我常常望著遠山高峰想著,山的另一方就是我的家鄉,
但中國一天不接受西藏達賴這些跟隨者,這些人,只能這輩子生老病死在異鄉,
對祖國家人的思念久久不忘,我的心,仍在我的家...
羅桑加寸 印度大吉嶺 2017.12.冬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