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這個世界少了巧克力嗎?近日生產M&M's、士力架(Snickers)還有特趣(Twix)的巧克力大廠瑪氏,擔憂2050年前會遇上可可大短缺,因此與科學家攜手設法拯救人類史上「最甜蜜的發現」。
2016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報告中指出,全球氣候變遷造成氣溫上升,已威脅到生長在赤道地區狹長雨林的可可樹產量。
Through #ForeverChocolate we will lift 500,000 cocoa farmers out of poverty by 2025. How?: https://t.co/JkD3SMd8LV #BarryCallebaut pic.twitter.com/OcfpevzowD
— Barry Callebaut (@BCgroupnews) 2016年11月28日
同樣問題也出現在西非的迦納(Ghana)和象牙海岸(Ivory Coast),這兩國的可可產量分居全球前2名,佔整體產量一半以上。
報告中提到,需在氣候炎熱、多雨的環境生長的可可豆,因2050年前環境暖化,將迫使適宜種植可可的區域往高海拔地區推進,比目前迦納和象牙海岸種植的海拔高出一倍。但若將可可樹往高處遷移,則會破壞當地生態棲地、影響迦納的野生動植保護區。
瑪氏公司警覺到環境保育的重要性,2017年9月誓言投入10億美金(約新台幣300 億)發展「永續農業」,設法護育可可樹產地。《商業內幕》報導,瑪氏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合作,希望透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發改良可可幼苗能抵抗乾燥環境,得以在更暖化的氣候條件下生存。
CRISP技術應用源於,基因學專家唐納(Jennifer Doudna),她發明可以修改人類胚胎的 DNA排列技術。而研究染色體的學者趙(Myeong-Je Cho)悉心培育出可適應種植條件改變的可可幼苗。
事實上關於「可可危機」的警告並非第一次提出。幾年前瑪氏就注意到,2020年前消費者的需求會超過可可的供給量,造成巧克力供不應求的現象。當時國際可可組織(International Cocoa Organization)反駁這個觀點,認為這番「巧克力末日說」是過分渲染,不夠切實。
但是隨著可可種植環境日趨惡化,科學家對於2050年前可可將消失的預測,著重喚起有關產業經營理念的改變。
2013 年時農業科學家雷德拉(Peter Läderach)就曾說,氣候變遷導致耕地須遷移的情況將在40年內發生,或許不是影響這一代的可可樹生長,但一定會危及下一代的農夫種植可可。
他的說法凸顯氣候環境造成可可減量問題,並非短時間內得以解決,仍有賴世代公民扛起責任,為下一代保留自然賜予的產物。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