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試圖以工業機器人突破產業困境,而日本的機器人產業將因此受惠。日本機器人協會(Japan Robot Association)12日發表預測數字,日本今年的工業機器人產量可望成長10%,而產值也有望首度突破1兆日圓(約新台幣2683億元)。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報導,為了改善產品品質並且解決勞工短缺、工資上漲等問題,許多中國企業開始改採工業機器人進行生產。根據匯豐銀行(HSBC)分析師所做的《全球機器人》(Global Robotics)報告,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需求佔了全球的30%。
See six of KUKA's heavy-duty robots to stack steel beams in an impressive display of robotic brawn - carrying up to 2.5 tons at a time. https://t.co/xPAy1p8kua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industrial #robots} pic.twitter.com/0Upmh54Tao
— KUKA Robotics (@KUKA_RoboticsEN) 2018年1月10日
許多日本機器人製造商因此受惠於中國的這波產業變化。「(來自於中國的)訂單正進一步增加,」川崎重工(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機器人部門的經理橋本靖彥(Yasuhiko Hashimoto)表示:「沒有人對此存有質疑。」
日本機器人協會主席、知名工業機器人製造商發那科(Fanuc)執行長稻葉善治(Yoshiharu Inaba)表示,日本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產出在2017年達到9000億日圓(約新2415億台幣元),相較前一年上升30%。稻葉善治預估:「如果順利的話,產出將在未來3年到5年達到2兆日圓(約新台幣5366億元)。」
為了迎合中國的需求,許多日本製造商正積極擴充產能。《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發那科在去年宣布將投資630億日圓(約新台幣169億元)在日本茨城縣建造新廠房,完成後預估將提升50%的產能。另外,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也將在6月啟用在中國的製造廠房,預估屆時產能將相較2016年上升近一半。
不過也有人將這波榮景視為泡沫。部分企業家擔心,中國的機器人需求會因為北京當局收緊貨幣政策而下降。另一方面,日本的機器人產業本身也存在著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
日本機器人產業同時也得面臨中國製造商的威脅。匯豐銀行的分析師指出,日本及歐洲目前仍負責供應高端機器人市場。相對地,中國則維持中、低端機器人的供應,不過同時間,許多中國企業也在嘗試技術突破以進入高端市場。
Take a look at the pioneering work #Japan is involved in to solve global challenges through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robotics. Robot Suit HAL has helped physical therapy patients worldwide recover their mobility.https://t.co/uLymKDNwec pic.twitter.com/TbLq1rlpFl
— The Gov't of Japan (@JapanGov) 2018年1月13日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