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平昌冬奧即將落幕,南、北韓之間的一舉一動,無疑是此次冬奧鎂光燈焦點之一。兩韓的關係,彷彿出現了和平的曙光。
或許會有一天,能體驗今天在北韓的晨光中起床,明天日出時分則在南韓伸懶腰。《美聯社》駐朝記者與讀者分享他在南北韓第一手觀察的特別經驗。
他表示兩韓之間的異、同都令人驚訝。
記者稱,自2013年擔任《美聯社》平壤新聞部的主管後,自己已去朝鮮十多次,南韓也去了不少次。這回因為平昌冬奧,有兩週時間待在平壤、三週在平昌,中間有一天休息空檔。
他認為這陣子的經歷就像與某種平行宇宙擦肩而過,每天都遇到數百名朝鮮人前往南韓參加冬奧盛典。
記者以他方才體驗平壤的新鮮視角,感受南韓生活,並且近距離檢視北韓掌權的精英,這次踏出熟悉舒適圈外的訪問行程。
他歸結三個最讓自己感到驚訝的出發點:徽章、冬奧媒體中心和江陵魚市場,他分析這也會撼動來訪平昌的朝鮮人。他們「內心小宇宙」或許已掀起陣陣漣漪。
每一位站奧運頒獎台的選手都知道,大會頒發的徽章背後意義不僅止於一塊漂亮的金屬,而是有其更深個含義。一塊小小的奧運紀念徽章,甚至令人尊敬。
而北韓人民對於「徽章」更是走火入魔。
奧運徽章最早出現在1898年的雅典奧運,以彩色的硬紙板製成,作為運動員、裁判和官方人員的識別。事實上,奧運徽章廣為流行一部分要歸功於納粹的鼓吹。1936年的慕尼黑奧運,納粹政權花了百萬製作徽章,此後奧運徽章的經費更是不斷提高。
現今每一屆奧運都可見上百種、琳瑯滿目的徽章。徽章的交易買賣激烈,被稱為奧運的第一大戰場。
徽章對於北韓人民來說更是意義深遠。
北韓的徽章傳統是從1970年代開始,且是強制執行。每一個成人的胸口都需配戴有領導人頭像的徽章。
目前北韓約有六種常見的徽章,包括北韓國父金日成、「偉大的領導人」金正日的頭像徽章,但還沒有現任領導人金正恩的徽章,而金正恩本人也跟其他民眾一樣,胸口別上一個有祖父和父親頭像的徽章。
除了少數情況,外國人很少能配戴象徵忠誠的徽章,記者表示自己也很難與北韓民眾談論關於徽章的話題,他從未有過機會。
根據北韓法律,朝鮮的徽章被視為神聖的象徵,不同於奧運版本,北韓領導人的徽章不應被交易,甚至連問都不要問。
而沒有金氏領導人頭像的便宜徽章,可以在紀念品取得,甚至E-bay購物網站上也有人販售。
此次平昌冬奧採訪記者人數龐大,甚至超過運動員,大約是3,000名記者比上2,500名選手。
其中,也有21名北韓記者,雖無法窺探他們內心真實想法,但長期活在鐵幕之下,這場冬奧對他們來說可能「打擊」很大。
北韓500多位代表團成員「炫風訪韓」,停留時間雖短但仍免不了接觸到一些「新鮮事物」。例如,全球各家媒體機構和新科技五花八門的陳列,即時播送最新消息的傳播工具,還有平昌冬奧媒體中心內,能連接「暢通無阻」網路的電腦(雖然南韓當局已封鎖北韓和色情網站),對於來自北韓訪客們,都是不同於家鄉的體驗。
然而,或許更大的震撼在於,大部份新聞媒體報導都是針對喧鬧、混亂的事件。各家競爭激烈的媒體,無論消息好壞,都能快速且自由的以不同觀點大量報導奧運訊息。
如何力抗媒體目不暇給的新花樣,對於生長環境中,媒體是政治宣傳工具,而非新聞的北韓人民來說,是一項挑戰。 而北韓媒體在平昌奧運期間,也不斷捍衛領導人的核心思想。
北韓人民對於會威脅到他們「單一思想」,也就是以替領導人服務為職志之外的任何「政治意識」都感到懷疑。政治宣傳就是使北韓社會更團結的工具。
為避免其他政治形態交叉感染,朝鮮對於訪韓人員嚴密監控。特別是參賽選手和新聞記者,都以緊密連結的團隊現身,身著制服、同進同出。
他們與家鄉的同胞一樣,都有同一位老闆——金正恩。
身著制服,且無任何國家識別標誌以外的飾品,北韓代表隊並非唯一,美國隊也對此有不滿聲浪,但是北韓顯然更是以極致方式展現國家團結精神。
冬奧開幕期間,「金氏王朝小公主」金與正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會面,是轟動全球的消息,也是北韓的頭條新聞。但隨著後續賽事進行,北韓媒體竟未報導任何運動員的動態,甚至連北韓自家選手也未露出。
媒體沒有任何競爭壓力,由國家單一壟斷並篩檢可以報導的新聞,那也就沒必要趕著與時間賽跑了。
南韓江原道江陵是冬奧另一個園區,其中位在江陵的傳統魚市場,也是北韓訪客絕不會看到的地方。
那是一個恥辱。
魚市內人聲鼎沸,數百個小攤販展售魚乾、豬蹄湯等特色小吃。市場裡喧鬧的景象,好似北韓1990年代以來爆發飢荒後的場景:昏暗的燈光、骯髒潮濕的背景,配上此起彼落討價還價的嘈雜,以及看上去飽經風吹日曬折磨的小販婦女。
其實,平壤也有一個特別繁華、熙熙攘攘的「統一市場」(Tongil),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另外,在北韓與俄羅斯接攘的邊境城市拉森(Rason),有記者見過最大的市場,甚至可以在那購得金色Hello Kitty的童鞋。
大部分的北韓市場不允許外國人進入,因為「市場」屬於資本主義,這種政治不正確的溫室。但北韓表面上仍是一個實施嚴格社會主義的國家。
這也是一個恥辱。
市場,的確是現今北韓人生活中的畫面,和北韓國內經濟不可或缺重要部分,也是北韓民眾之間彼此交流的寫照,同時,更是領導極力對外界掩蓋的事實。
而江陵的傳統魚市確實並非南韓民眾心目中引以為傲,充滿現代感和高科技的樣貌。儘管如此,平昌冬奧主辦方仍大力推廣,並以印刷精美的導覽手冊、便捷的接駁巴士,並有志工進駐引導外國旅客將傳統魚市列為必看的文化景點。
江陵魚市場的宣傳,顯見南韓樂於將真實的生活面向,介紹給全世界,而非僅僅展示一塵不染、乾進無比的片面假象。
《美聯社》記者認為,在北韓人民眼中,這是一種受歡迎且熟悉的景象,就連身為甫踏出鐵幕平壤的美國記者,也有同感。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