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新片《郵報:密戰》(The Post)榮獲2項奧斯卡獎提名,其中飾演《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前發行人葛蘭姆(Katharine Graham)女士的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更憑該角寫下第21度入圍奧斯卡的紀錄。可惜片中關於葛蘭姆角色的刻畫過於扁平,周旋於男人之間的形象也不免流於空泛。
這部由梅莉史翠普和湯姆漢克斯(Tom Hanks)主演的新片《郵報:密戰》描述記者與政府間的對抗,當時陷入財務危機的《華郵》正處於上市前夕,該報記者卻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率先踢爆後,掌握到更多關於美國政府隱匿越戰實情的機密文件,當時身為少數女性報紙發行人的葛蘭姆必須在捍衛新聞自由與頂住家業間做出抉擇,同時還得面對身邊男性對於她的不信任。
最終,葛蘭姆成功挺過上市恐付諸流水的壓力,同意刊登《五角大廈文件》(Pentagon Papers),為美國新聞自由奠下關鍵基礎,並讓過去做為地方小報的《華郵》一夕間聲名大噪,躋身第一流媒體。葛蘭姆因此被譽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女人以及全美最重要的報人。
她於2001年去世,享壽84歲。
該片編劇伊莉莎白漢娜(Liz Hannah)向《華盛頓郵報》表示,當初寫劇本時靈感來源為葛蘭姆的個人自傳作品《個人歷史》(Personal History),該書曾榮獲1998年的普立茲獎自傳獎。「這部電影是在為凱伊(Kay,葛蘭姆小名)平反。」漢娜表示。
不過曾參與撰寫葛蘭姆傳記的女作家菲森瑟(Carol Felsenthal)卻認為,該片在劇情鋪排上完全忽略葛蘭姆複雜且戲劇性的人生起伏,尤其是父親與丈夫2位男人對她性格的養成及後續生活的影響。
若從此觀點出發,該片恐怕無法真正替葛蘭姆平反。
菲森瑟1993年出版了《凱瑟琳葛蘭姆的故事:權力、特權與郵報》(Power, Privilege & the Post: The Katharine Graham Story)一書,對葛蘭姆的自幼經歷與婚姻生活具有相當程度的了解。
她透露葛蘭姆的童年生活並不快樂,1940年與菲爾(Phil Graham)結婚後便一直活在丈夫的陰影下,期間常受菲爾的言語侮辱與精神折磨,大半輩子都在自我懷疑中度過。
THE POST takes home no prizes last night but it brought attention to the story of kay Graham’s life which is a hell of a good story. What ‘The Post’ Misses About Kay Graham https://t.co/5EVLz4gGA0 via @politicomag
— Carol Felsenthal (@cfelsenthal) 2018年3月5日
在《郵報:密戰》中的葛蘭姆對家族持有的報業責任感強,形象多情、儒雅,這顯示在她同意上市公司保住記者薪水的決定,以及不顧報社恐被當局起訴而被迫入獄的前景,但這絕非葛蘭姆這位傳奇女性的全貌。
她相對不堪的一面,背負的傳統婦女宿命,在本片都被輕描淡寫帶過。
葛蘭姆的父親邁耶(Eugene Meyer)1933年買下《華郵》,並在過世前指定由女婿菲爾繼承。接下重任的菲爾卻對這項決定抱持存疑,憂心自己之所以能接掌《華郵》純粹是基於女婿身分。
患有躁鬱症的他常向朋友或助手抱怨,假使當初沒接下《華郵》而是回老家佛州從事法律工作,便有機會輾轉進入政壇,當上參議員。甚至連美國總統的寶座也會是由他擔任,而非老友甘迺迪(John F. Kennedy)。
How @ThePost pulled off possibly the fastest shoot "in the history of the film industry" https://t.co/XLArEZmKoy pic.twitter.com/gEoWiUXAQK
— Hollywood Reporter (@THR) 2018年2月23日
從政野心極大的菲爾據悉將這股失落感怪罪到葛蘭姆身上。他曾毫無忌諱地當在朋友或孩子的面,嘲笑葛蘭姆的身材、穿著、才智以及猶太人的血統。
大受打擊的她開始閃躲丈夫的眼神,只要菲爾在場,她選擇避不開口,並總是保持兩步在後的距離。葛蘭姆的幼時玩伴芬瑞德理(Jean Friendly)向菲森瑟表示,菲爾欲摧毀葛蘭姆所做出的舉動「實在很恐怖」。
「他就像是牙醫手中的那支電鑽,知道要針對哪處的神經下手...她宛如成了一名害怕被毆打而躲在暗處的受虐兒童。」芬瑞德理說道。菲爾於1963年不敵心理疾病舉槍自盡,震驚之餘的葛蘭姆卻還得應付蜂擁而上欲吞下《華郵》的「禿鷹」股東們。
身為家族御用律師及摯友的弗里茲畢比(Fritz Beebe)力勸葛蘭姆親自接下菲爾的位置,留住家族事業。身心俱疲的她雖然妥協,但依然手足無措,據悉還曾呢喃表示等兒子唐尼(Donny)大學一畢業,就會接手負責。
畢比同時也是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董事會主席,片中由特雷西萊特(Tracy Letts)飾演。
費森瑟指出,該片對於菲爾這樣悲劇性人物的著墨不多過一幅掛在新聞室裡的相片,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卻深深影響葛蘭姆的一舉一動,過世後依舊如此,尤其反映在她人格的好壞以及領導《華郵》的方式。
在不少曾與她共識過的員工口中,葛蘭姆待人粗暴不講理,儼然成了與丈夫一般的霸凌者,相較電影中愛護員工的慈母形象,明顯有段落差。採訪過多位葛蘭姆手下職員的菲森瑟透露,她常找員工麻煩,甚至直接炒他們魷魚,有時候原因僅是她不喜歡對方的長相、穿著或說話方式。
在電影設定背景期間擔任《華郵》總裁的伊格納蒂斯(Paul Ignatius)透露難以忘懷葛蘭姆對自己的「惡言相向」,2年後換上任的接替人選普利史考特(John Prescott)也稱看不慣葛蘭姆輕率批評伊格納蒂斯的舉動,而不太願意效任於她。
他透露某次跟她一同造訪排版室後,普利史考特發現葛蘭姆的舉止像極一名愛在窮人面前裝慷慨的名媛,而他如果向工人打招呼,葛蘭姆就會轉身怒視他。
不過葛蘭姆較為潑辣的這面,並未在史蒂芬史匹柏的新片中呈現出來。《郵報:密戰》於本屆奧斯卡入圍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兩獎項,最後都未有斬獲。
至於葛蘭姆備受外界推崇捍衛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即新聞出版自由的法源依據)的地位,菲森瑟也不忘提出挑戰。她透露當年在出版具自傳性質的《權力、特權與郵報》一書時,葛蘭姆曾派出律師團試圖阻撓、潑她冷水。
但《華郵》對該書給予正面評價。
菲森瑟稱自己還算幸運,因為1979年曾有一本同樣未獲授權的自傳書籍在出版前遭葛蘭姆下令銷毀,冊數高達2萬本。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