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直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最佳案例。
來自美國的共享經濟龍頭品牌Uber,嘗試研發能判別叫車用戶是否為喝醉酒客,或是正處於精神過於亢奮的狀態。Uber宣布將為此技術申請專利,透過偵測用戶細微的行為變化,識別乘客是有任何不正常的行為。
Uber打算透過蒐集叫車用戶的步行速度、打字異常出現拼寫錯誤,以及用戶手持手機的角度是否不穩定等數據,評估用戶喝醉酒程度高低,可以提前通知接獲任務的司機。
雖然Uber在專利申請書中,並未詳細說明這一套人工智慧設計目的就是為偵測出用戶是否喝醉,或是因服用藥物而行為異常,而是以隱晦的「透過機器學習,預測用戶狀態和非典型用戶特徵」的說法提出申請。
若是Uber研發的酒客偵測人工智慧(AI)系統能順利推出,將會更進一步使Uber現有的叫車模式更加「客製化」。舉例來說,能把乘客引導從暗處引導到光線較佳的上車地點,或是將喝醉的乘客分給經過特殊訓練的司機載送。
為醉酒乘客制定特殊安全措施乍聽之下或許是一個提升服務的科技,但是Uber這一項申請專利的數據收集,也掀起濫用用戶隱私的隱憂。
事實上,Uber侵犯用戶隱私的惡名盛傳已久,這家共享經濟的新創公司2016年曾被離職員工史班基伯格(Samuel Spangenberg)爆出濫用God View 工具,監控跟蹤名人、政治高官的上車地點資訊。
Uber's plans to identify drunk passengers could endanger women | Emily Reynolds https://t.co/yPlxabFYbl #techforNOgood #AI #uber pic.twitter.com/ix2ZsJuZs5
— Ethical Tech (@EthicalTe_ch) 2018年6月14日
此外,Uber偵測叫車用戶狀態的科技,也讓外界擔憂反而可能陷酒醉乘客於危險之中。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調查,在過去4年之內,美國至少有103為Uber司機曾被指控對乘客性騷擾或性侵。
不僅如此,《衛報》(Guardian)Uber系統的計價方式,長期以來被視為黑箱作業,外界難以得知演算程式如何計算而得出收費價格,但Uber卻似乎能對用戶何時須支付較多的費用瞭若指掌。
例如,Uber行為科學家研究發現,用戶在手機電量較低時,用可能支付較高額的乘車費,雖然Uber謹慎表示,絕對不會利用這項資訊,但可預測醉酒乘客,也容易對不合理的收費「失去戒心」。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