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熱那亞(Genoa)具50年以上歷史的高架橋莫蘭迪大橋(Morandi Bridge)14日在大雨中倒塌,據《路透》(Reuters)16日報導,倒塌事故已釀成39人不幸喪生。反建制派的義大利政府為之氣結,隨即利用本起事故為例向歐盟示警,呼籲歐盟應給予義大利更多改善國內老舊基礎建設的財政自主空間。
立場右派的義大利副總理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在斷橋事故發生的數小時內就向歐盟喊話,稱歐盟應讓義大利在下期的預算中,規劃足夠改善國內基礎建設的經費。然而外界憂心,義大利國債已達約2兆歐元(約新台幣69.6兆元),若貿然大增預算,將讓義大利原先就已充滿危機的財政狀況雪上加霜。
Financial facts behind Italy bridge collapse: https://t.co/2jy1LXnInE pic.twitter.com/chhIgjeewn
— Reuters Top News (@Reuters) 2018年8月16日
該項計畫盼在緊急清算國內橋梁與隧道後進行。不過,今年6月上任的新任義大利政府已有計畫花費數十億歐元進行減稅,以緩和退休法規和給予窮人的基本收入。義大利政府也希望避免啟動一項提高增值稅(VAT)的計畫;該計畫先前由歐盟與上屆義國執政團隊敲定,作為達成預算目標的手段。
對義大利的債權人來說,該國的財務漏洞逐漸令人擔心。薩爾維尼在質疑歐盟對義大利債務的限制之後,引發一場拋售造成義大利債券收益率飆漲。雖然之後情況恢復,但相較於相對穩定的德國債券,義大利債券仍持續提供大量的溢價。
但據《路透》引述羅馬第二大學經濟學教授皮加(Gustavo Piga)指出,無論歐盟是否作出管制,義大利對於國內基礎建設的維護向來不甚關注。「義大利正是需要更多、更好的公共投資,但近年來的政治人物都不將其視為首要之務。」皮加說,先前政府的實際作為顯示,當歐盟同意讓義大利有更多經費支應投資案時,政府都傾向將部分基礎建設的相關經費挪作他用。
《路透》報導,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數據指出,在2008年至2015年間,義大利交通建設的投資、維修經費下滑了58%。據義大利中央銀行分析,政府應能撥出更多相關經費:雖然義大利總體公共支出在2007至2015年間下滑了35%,但政府花在人事、退輔等日常事務的經費反而提高7%。
歐洲聯盟委員會(The European Commission)在15日表示,已持續鼓勵義大利執政聯盟優先將基礎建設的預算列為優先,並稱已於4月許可義大利進行一項高達85億歐元(約新台幣2960億元)的高速公路投資案,計畫中也包含本次發生事件的熱那亞地區。
此外歐盟委員會表示,義大利也將在2014年到2020年間接受來自歐盟的約25億歐元(約新台幣870億元)資金,以讓義國投資包括道路、鐵路在內的交通網絡。
曾任經濟學教授的義大利經濟部長特里亞(Giovanni Tria),似乎比起部分閣員來說更親近市場,暗示基礎建設和更寬鬆的歐盟的資金政策並不能無縫接軌。特里亞15日在聲明中表示,他的優先事項並非增加公共投資,畢竟這已在接下來的預算裡計入了。他認為,政府的目標應該為「克服花費與干預能力的缺口。」
《路透》引述一名義大利財政部的消息人士指出,特里亞正在和歐盟官員研擬一項長達10年的大型的整體公共投資計畫,金額高達1500億歐元(約新台幣5.2兆元)。該名消息人士稱,義大利並不需要為了擴大基礎建設支出而大增債務。
本次的斷橋事故也未必有理由促使歐盟改變方針,畢竟該高架橋在1967年落成不久之內就曾發生事故。另外,該橋也非屬政府所維護,而是由一家收費運營商所負責。負責的米蘭營運商「Atlantia」旗下的「Autostrade per l'Italia」表示,已達成一切所需的安全要求、實施定期檢查,並稱在2012年至2017年間,共花費約10億歐元 (約新台幣348億元)維護、翻修包含所負責的近3000公里道路網。
營運商目前沒有公布針對釀災高架橋的具體維修預算。熱那亞大學(Genoa University)工程學教授布蘭奇(Antonio Brencich)向國營電視表示,在該高架橋落成後的短短20年內,就已顯示出缺陷。
當地居民也提供口頭證據證明這項說法。「在1980年代,(橋上的)水泥就曾經掉落、砸毀停放的車輛。事後還有一件事可做:填寫一張表格,可以申請維修費的補償。」《路透》引述居住在橋梁正下方的58歲居民洛拉費思(Salvatore Lorefice)表示。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