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23日雙方同步針對160億美元商品,加徵25%懲罰性關稅。與此同時,美中代表於華府展開磋商,但此次貿易代表級別不比先前派「高官」出場,中方也一直未派出具有經濟談判經驗的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背後原因恐與中國意在藉此次先「探路」,爭取下次高級別的談判機會有關。
此場美中貿易磋商,為6月衝突升級以來,首場官方正式談判,但連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都表示,對結果不抱太大期待。
美方派出財政部次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中方則由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領軍,而非有「救火隊長」之稱的中國國家副席王岐山。
王岐山3月接任國家副主席,先前擔任副總理期間曾代表中國與華府進行年度經濟談判,舉有中美貿易磋商的經驗,因此外界普遍認為他會是處理中美貿易紛爭的重要角色。
美中貿易爭端自7月首波懲罰性關稅開始加徵後,外界就不斷猜測被認為是中國貿易談判最佳代表的王岐山,何時才會上場?
White House says US discussed economic fairness in China #trade talks https://t.co/KwCbvODTRt pic.twitter.com/8Ssf3V98T5
— The Straits Times (@STcom) 2018年8月23日
《大紀元》報導指出,相對於美中雙方前3次磋商都派出「部長級」談判代表,包括美國財政部長努慶(Steven Mnuchin)、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此次就雙方談判陣仗來看,屬稍微「低級別」的會晤。
有分析指出,此次談判陣容安排與中國在前2次談判後,遭到美國的關稅懲罰迎面痛擊、面子盡失有關,所以此次小心翼翼、派出相對低層級的官員探風向。
中國銀行北京國際金融研究所分析師Gai Xinzhe向《彭博》(Bloomberg)表示,王受文此行是為了高層貿易談判先行鋪路,並稱「下級官員討價還價,看看是否有可能舉行更高級別的會談。」
貿易戰開打至今,王岐山明顯保持低調,有意見指出他是幕後指揮官,另一方面,王岐山與習近平關係緊密,若談判出差錯,恐波及習近平。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2日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指出,2018年5月份,王岐山在北京中南海會晤美國商界人士時,否認負責打理中美關係。
有分析指出,中方擔憂美國代表所做的承諾無法獲得川普支持,另一方面,劉鶴先前在華府與努慶針對貿易談判所作承諾,也未獲北京高層認可。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4月中表示,雖然中國經貿方面的人才不少,但是包括「習近平首席文膽」王滬寧、王岐山和劉鶴在內的高層,都對川普不按牌理出牌、難以預測的決策方式感到茫然,因此誤判貿易戰情勢,進退失據。
分析指出,中國的專家們並不了解美國現狀、也不了解川普的政策來源。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