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畫耗資1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5億元),打造高效率、低耗能的超導電腦(superconducting computer),解決中國對能源不斷上升的需求。
《南華早報》報導,這套前所未見的電腦系統將可以開發新武器、破解程式碼、分析人工智慧,最重要的是大幅降低所需能源,僅為傳統電腦的1/40到1/1000。
中國科學家成功運用超導體科技的例子不勝枚舉,包含測試生產流程,企圖大規模生產低成本、高品質的超導體晶片。
中國科學院2017年11月默默展開計畫,最早要在2022年設計出超導電腦的原型(prototype)。一旦成功,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就握有更大優勢,可以透過低耗能的資料中心來處理人工智慧所需要的大數據。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稱,這項技術可以幫助中國挑戰美國在電腦和晶片上的領導地位,不過外界部分人士認為過去其他國家有許多失敗例子,中國官方的10億投資可能最後付之一炬。
中國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李曉維說,想要打造超導電腦的原因是為了以後研發出高效能電腦時,可以大幅降低能源需求。
Can #China build a #superconducting computer to change the world? https://t.co/nMlNR0AmAM via @SCMPNews #supercomputer
— Andrew Davis (@davi326) 2018年8月26日
不過中國不是第一個起頭的國家。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2014年也啟動了類似的計畫,美國國家情報總監(DNI)底下的計畫也透過合約方式,資助IBM、雷神(Raytheon)下的子公司BBN科技和諾斯洛普格拉曼(Northrop Grumman)打造超導電腦。
根據NSA,研究家在計畫初始階段會先為記憶和邏輯子系統開發關鍵零件,並設計出電腦的原型,之後將生產出的零件放入正在運作的電腦,透過一系列標準標竿分析計畫測試效能。
China is building a 1 billion yuan “superconducting computer” capable of developing new weapons, breaking codes, and analysing intelligence https://t.co/4qIlPi119R
— SCMP News (@SCMPNews) August 27, 2018
中國深圳科技公司芯力電子日前也宣布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簽約,提供超導電腦計畫測試用硬體。
美國和日本等諸多大國長年投注許多心力在晶片研發,中國則因為高度依賴美國進口的晶片而難有成長,現在晶片成為美中貿易戰中「被開刀」的產品之一,反而有助中國「自食其力」,加強晶片研發技術。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鄭東寧認為,美中貿易戰會強化中國研發新科技的動機。「今年越來越難從美國那拿到特定晶片了,很多人都有察覺到這點。」
不過鄭東寧也坦承中國的10億計畫無法一次解決所有問題,「不管投資有多高,某些技術問題可能要花好幾年才能找到解決方案。2022年(完成計畫)可能有點太趕。」
上海交通大學特別研究員陳全說,中國在打造的百萬兆級運算(exascale computing)電腦不只一種,「很有可能其中之一就是超導電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