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湯森路透》獨家授權《上報》,請勿任意轉載 、抄襲)
包括泰國及南韓在內,一些擁有巨額外部盈餘的亞洲經濟體可能被迫儘早收緊貨幣政策,因家庭債務偏高所帶來的金融風險,要大過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聯準會)的穩步升息。
截至目前為止,泰國和韓國一直被視為可免疫於聯準會帶動的全球利率上升,這波利率上升已造成部分新興市場的匯率陷入動盪。
但在多年來的低成本資金供應,引發這些國家的國內借款熱潮後,如今讓信貸情勢恢復至正常狀況的壓力越來越大。以泰國為例,家庭負債維持在高檔已有數年之久,使各界呼籲調高利率以抵禦銀行體系的多重風險。
泰國央行19日維持利率不變,但稱當前的寬鬆政策將有必要「逐步縮減」,這強化該行可能會在不久後進行多年來首度升息的看法。
民眾要求決策者解決房價快速上漲問題,韓國央行面臨要求其升息的政治壓力。房價飆升導致韓國家庭背負債務負擔,用於自主支出的資金更少。
許多分析師預期韓國央行將在2018年年底前加息一次,跟隨聯準會進一步升息的腳步。韓國央行在8月份決定維持利率不變。
匯豐銀行常務總監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範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即使是擁有穩健的經常帳盈餘的經濟體,如南韓和泰國,其央行也準備在未來幾個月加息,在多年來保持貨幣政策高度寬鬆之後,顯然希望利率正常化。」。
迄今為止,強勁的外部盈餘大大減輕了資本外流壓力,使這些經濟體能夠置身於全球利率上升趨勢之外。然而,印度和印尼等赤字國家則深受資本外流困擾。
但由於全球範圍內的利率上升速度要快於預期,外界目前預計泰國和韓國跟進升息的時點要早於此前預期,有可能在12月之前實現。在此之前,市場未預期這兩個國家將會在2018年升息。
升息壓力是一個蔓延現象,但也只是帶來溫和影響。比如說,韓元2018年以來走軟的4%跌勢,相較於印度盧比的二位數跌幅以及印尼和菲律賓貨幣的大幅下滑,並不算嚴重。
聯準會升息進而提振的美元上漲只是影響因素之一。聯準會2018年已升息兩次,預計下週會議上會再度升息。
對泰國和南韓央行來說,採取行動的一個更有說服力的理由是家庭債務上升。儘管全球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等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可能並不鼓勵決策者過早地結束寬鬆貨幣政策。
安盛投資管理亞洲的資深新興亞洲分析師姚遠說:「目前為止,並沒見到很多亞洲央行因為聯準會而被迫採取行動。」
姚遠說:「整體來講,我們認為在影響亞洲國家的政策行動方面,目前國內因素比聯準會的影響要大。」
韓國央行20日警告,該國家庭債務增速遠快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平均水平,因龐大的抵押貸款和高租金推高家庭債務。
泰國央行兩名委員19日投票贊成升息,他們認為維持過低的借款成本可能導致家庭和企業低估金融風險。
澳新銀行亞洲研究主管Khoon Goh說:「通貨膨脹開始提升,增長強勁,而利率極低,我們預計他們將在11月升息,儘管身處貿易局勢緊張的環境之中。」
(編譯:張明鈞/張濤/劉秀紅/艾茂林; 審校於春紅/孫茉莉/李春喜/劉秀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