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29日發布名為《中國影響力與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惕》(Chinese Influence & American Interests: Promoting Constructive Vigilance)報告提及,中國並未直接干預美國選舉活動,但以為美國企業、大學、僑界提供資金來發揮影響力,並透過中文媒體鼓吹親中觀點。
美國期中選舉前,包括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都對外聲稱中國試圖影響美國選舉,但未能夠提出證據。報告指出,中國沒有試圖干預美國選舉,未像俄羅斯那樣製造混亂或挑起分歧觀點。不過,中國確實至少影響了部分美國企業、企業主管與美國政府互動的方式。
這份耗時1年半、長達192頁的報告共分8部分,其中在商業領域部分,提到中國透過企業在海外推廣其戰略目標,目的是要獲得政治影響力,以及關鍵基礎設施和技術。中國准許外國企業進入國內市場,條件是要遵守中國政府在台灣、西藏的立場。
《中央社》引述該報告內容報導,美國地方政府不應該為贏得中國政府好感,而用有偏見的方式對待台灣。
報告調查另發現,中國尋求、培養新興政治家,也聘用知名遊說、公關公司,並與具影響力民間團體合作,希望在美國聯邦、州層面的政治上更具影響力。
設立美國大學校園內的孔子學院則是傳播中國政治影響力的管道。在中國大使館和領事館的直接支持下,中國學生、學者協會有時會損害部分中國留學生、美國講師的學術自由。有時美國大學舉辦被中國政府視為政治冒犯活動,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甚至有時遭到報復。
《中國影響力與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惕》由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紐約智庫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共同主持。
知名中國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黎安友(Andrew J. Nathan)及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等中國專家也參與此份報告工作。另外,政治經濟學家福山(Francis Fukuyama)、前美國駐北京大使羅德(Winston Lord)及前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也是名列工作小組。
根據英國媒體《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這份工作報告有33位學者加入工作小者,其中也有鼓勵美國、中國交流的學者。
該報告的協調人、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中關係中心(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表示,從此份報告可看出,美國對中國觀點有很大改變,以往支持美國、中國交流的學者也改變態度。
不過,該報告提到,美國華裔社區當做中國政府施加影響力管道,對此,美國加州大學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主席謝淑麗(Susan Shirk)則有異議,她表示,「非常擔心美國會反應過度。如果我們誇大這種威脅,我們會增加恐慌,這會使得華裔族群被質疑,並損害美國自由、開放社會的現狀。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