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國安系統推估,中共十九大約於10月底召開。國安人士透露,在十九大之前中方希望能專心於內部權力重組,不希望兩岸及外交等面向發生波折;我方內部有意見主張,或可藉此時機採取較積極作為。但國安人士分析,國際組織方面,大部分國家仍受制於中國的影響力;而在雙邊關係方面,「確實有些機會」,但我方仍應評估成本效益。
但這名國安人士也指出,近年來中國推動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大型規劃,周邊國家一方面歡迎其商機,同時卻也對中國日益強勢的作為感到疑慮,為了增加對中國的掌握與了解,也因此加強與台灣的一軌往來。
中共十九大將左右中國政局走向,備受國際關注。國安人士透露,十九大約在10月底召開,對北京政府來說是目前最重要的事,從現在到十九大之前的2個多月時間,中方也希望能夠專心處理內部權力基礎的重整,因此在兩岸關係及外交等方面,不希望有波折發生。
據透露,我方有一派意見主張,在十九大前北京力求穩定的時期,對我方而言可能是契機,或可在外交上採取較積極的作為。但這名國安人士分析,外交上採取攻勢,必須考慮「進攻的目標是什麼」;在國際組織方面,仍必須考量國際共識(consensus rule),需要取得主要大國的共識。
這名人士以聯合國為例說,自從中華民國在1971年退出之後,除了天安門事件後中國遭到國際社會排擠,使我方有空間爭取加入GATT、APEC,後來幾乎沒有太大空間。這名國安人士進一步指出,尤其是中國G2(兩大強權),更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許多國家需要在聯合國內推動議題,仍須取得中國的支持,對中國也有一些期待。
而在雙邊關係方面,這名知情人士直言,「確實有機會」,但有些國家「你要想想要來做什麼?」而如果此時我方在邦交國上出手,不久後對方也會還擊,我方仍應該分析一下成本效益。
國安人士透露,對於十九大之後的兩岸關係及外交形勢,我方內部有樂觀派人士認為,習近平是知台派,在十九大權力鞏固後,便可以展現其彈性;尤其是習近平了解必須與現任的台灣政府打交道,若再看到反對黨不爭氣,更需要某種程度的妥協。
然而這名熟悉內情人士分析,在與巴拿馬斷交之後,台灣只剩20個邦交國,儘管大部分友邦非常友好,但有幾個確實非常「調皮」,而政府絕不可能再重回「烽火外交」的年代,也不會重啟外交休兵;在外交工作上必須做「最壞的打算」,必須做好準備,以免情況發生時措手不及,發生意料之外的結果。
對於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接班以來在外交上的布局,國安人士指出,自從2012年近平接任總書記之後,中國在東海、南海議題、一帶一路、亞投行,及其他國際作為,多少讓主要國家有危機感,對美國、日本都造成很大的衝擊。
而中國大力推動的一帶一路,更讓鄰近國家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商業機會,憂的是中國更為強勢,誠如澳洲前總理艾伯特(Tony Abbott)所形容的「貪婪與恐懼(greed and fear)的雙重心理」,這種感覺在過去5年中日益成長,對我國對外關係也產生兩個層面的影響,一是北京力量日益增強導致的壓力,一是中國的強勢作為,引起周邊國家疑慮,逐漸採取兩手策略,與我國的「一軌」接觸更為頻繁,非外交的國安單位接觸比過去更多。
國安人士指出,從去年520蔡政府上任以後,從北京的角度來講,最大的不同是兩岸關係的認定與過去有很大的差距,但若回頭看就職演說中陳述九二的歷史事實及重申《憲法》相關條文,從蔡政府的角度來說已經是很大的善意;而第一時間北京的反應,及幾個小時後的轉向,象徵中國內部對此問題的不同看法。
這樣的背景反映在對台灣的作法上,可以看出去年9月我方未能如預期參加ICAO(國際民航組織),12月與聖多美普林西比斷交,到今年我國無法以觀察員身分出WHA(世衛大會),再到6月與巴拿馬斷交,可以看出中國對台外交壓力持續增強的走勢。
【編輯推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