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政院在11月2日公布慶富獵雷艦案調查報告至今,時過兩個多禮拜,政院高層終於在20日下午由財政部正式宣布包括第一金控、合庫金和台灣中小企銀三家公股行庫董事長新人事,分別由董瑞斌、雷仲達和黃博怡出任,三人正是慶富獵雷艦聯貸案中經手且過渡到蔡政府仍未更換位置的三位8大公股行庫董座,此時換位,高層就慶富聯貸案的究責意味濃厚。
黨政高層進一步指出,最大共同點就是如行政院長賴清德之前所保證,讓三個公股行庫董座人事不再由退休財經官員轉任,蔡政府試圖打破公股行庫的「財經幫」近親繁殖生態企圖明顯。知情黨政人士透露,延遲至20日才宣布包括一銀等三家行庫董座新人事,是為了要等台北市政府的市政總質詢告一段落,讓原為台北捷運公司董事長的董瑞斌可以在台北市議會完成備詢,財政部再配合相關作業,因此人事案到今天才正式公布。
黨政高層指出,慶富獵雷艦弊案的追查,其中由一銀領軍,9家公股行庫給予慶富「一路綠燈」順利取得205億聯貸案,成了促使府院高層更堅定必須「叩下板機」,非得將這些長期在公股行庫的高階位置上「大風吹」的財經幫公股行庫董事長換掉不可的動力。
但有趣的是,因民進黨過去主要在高雄、台南有地方長期執政經驗,民進黨政財經人才也多有高雄經歷,所以蔡政府在試圖打開「財經幫」壟斷局面的同時,可以發現此次三個公股行庫董座人事有共同的高雄歷練,董瑞斌曾任高雄市財政局長、高雄銀行董事長,雷仲達曾任高雄市財政局長、高雄銀行代理董事長,黃博怡曾任高雄銀行常務董事,這三人均有完整的金融界背景,不是出身財經部會,三人均曾待過高雄銀行。
黨政高層明白指出,從慶富案裡看到一個長期在國民黨政府時代建立的「政商共生模式」,企業主、建商和政治人物及公股行庫高層人事的共生關係,企業主以政治獻金「贊助」政治人物,政治人物支持與特定企業主關係密切或配合度高的公股行庫高層人事,而這些公股行庫高層再「投桃報李」地「大方放款」給這些頗有交情的企業主,其中徵信、授信過程寬鬆弊病叢生。
該名人士進一步舉例說,去年520蔡政府上台後,兆豐金發生紐約分行遭美重罰情事時,前董事長蔡友才涉嫌放行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大舉超貸事件;現在還在如火如荼延燒的慶富獵雷艦聯貸案的諸多爭議同樣是在此一「共生模式」下產物。
一黨政高層指出,去年蔡政府上台後,林全接任行政院長,總統蔡英文極尊重具林全財經專業,相關財經人事從政府部會到公股行庫等均以林全意見為主,當時林全相當堅持,在相關公股行庫董事長任期未屆滿前,若未有極大爭議或更適合人選,則「一動不如一靜」,以致於原本準備公股行庫董總座人事全面盤整,最後卻雷聲大雨點下,也因此外界對林全內閣的財經人事有「老藍男」之譏。
所以整個公股行庫董總座人事調整作業,在延遲了一年半後,賴清德接任行政院長,也拍板決定將在行政院調查慶富獵雷艦案造一段落後全面啟動。結果政院調查報告在11月初公布,但有關公股行庫同意慶富聯貸的案情卻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以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公布的前行政院秘書長簡太郎在2015年9月18日和12月29日兩度邀集公股行庫高層從敲定聯貸主辦銀行到分配參貸銀行額度的兩場協調會為引爆點,掀開了公股行庫以「配合國家政策」為由對慶富聯貸案諸多便宜行事的潘朵拉盒子。
一政府高層說,原來只要有政府高層打過招呼,公股行庫在貸款時可以給企業主那麼多方便!整個慶富聯貸案公股行庫徵信、授信過程可說是完全只走形式程序,行政院調查報告顯示,一銀可以左手同意慶富聯貸案但要求增資,看似設下門檻,右手卻又借款給慶富子公司慶洋投資,讓慶洋再把錢搬到慶富做為增資之用,至於其他8家參貸銀行則完全不負徵信責任,一切聽主辦銀行之令辦事,說撥款就撥款。
政府高層直言,慶富獵雷艦聯貸案的9家公股行庫在貸款過程都有嚴重疏失,均應該被究責,但當時同意貸款的曝險額度前三名的公股行庫董座部分已經更替,如參貸金額位居第二、高達28億元的華南銀行董事長徐光曦後轉任兆豐金控後因紐約分行遭重罰案下台,現華銀由吳當傑任董座;貸款金額均排第三、達20億元的台銀董事長也由前朝的李紀珠換成呂桔誠;土地銀行則已由董座吳當傑換成了凌忠源。
因此,聯貸案主辦銀行一銀董事長蔡慶年在調查報告出爐遭直接撤換,20日宣布由北捷董事長董瑞斌接任;合庫雖拒絕擔任聯貸案主辦銀行卻在明知有問題下仍參貸,且參貸金額排名第二、高達28億元,當時合庫董座廖燦昌閃過了去年蔡政府上台後的公股行庫董總座更替,卻逃不過此次因慶富聯貸案被換下來的命運,改由現任中央存保董事長雷達接任;同樣參貸28億元的台灣中小企銀董事長朱潤逢也在此次公股行庫聯貸案檢討中遭到更換,改由現任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博怡接任。
一黨政高層坦言,因為慶富獵雷艦聯貸案,讓蔡政府高層看到長久存在於金融界的公股行庫高層盤根錯結的驚人「財經幫」勢力,也讓蔡政府高層決意藉慶富案揮下切斷「老藍男」財經幫紐帶的第一刀,邁開金融改革的第一步。
●銀行團為自保假扣押吐瓦魯漁船 下一個目標鎖定「獵雷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