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報》耶路撒冷特派小組第三站從加薩走廊東進約旦河西岸區,挺進巴勒斯坦大城拉姆安拉,這裡掀起一股抗爭潮,平民以石塊、棍棒,和自製炸彈攻擊邊境以色列駐軍,以軍則以實彈還擊,雙方一觸即發情勢緊張。
從加薩走廊邊緣沿著高速公路東行,進入約旦河西岸區域途中,可以看到1947年中東戰爭時的碉堡立在路旁,冰冷地標記著歷史的痕跡。然而當車行穿越耶路撒冷外圍,昔日戰爭的餘燼卻正在升溫。
接近巴勒斯坦大城拉姆安拉(Ramallah)時,沿路便可見大量以色列軍警車停駐。而在進入拉姆安拉的哨口前,一面巨大的紅色告示牌立在路中央,寫著「前方為巴勒斯坦占領區,以色列居民不應前往,有生命危險之虞」。
然而這幾天面臨生命危險,甚至喪失性命的,卻是巴勒斯坦人。在美國總統川普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之後,拉姆安拉與其他西岸城市一樣,掀起狂風暴雨般的抗爭,平民以石塊、棍棒,和自製炸彈攻擊邊境以色列駐軍,以軍則以實彈還擊。就在15日,一名示威者持小刀刺傷一名以色列邊境警察後當場遭擊斃,倒地之後才被發現,他的腰上纏著自殺炸彈。
儘管以色列早在20多年前撤出拉姆安拉,然而圍著城市邊緣聳立的高牆和鐵絲網,仍明確昭示著戰火雖然暫歇,宿怨卻依然未解。牆內的巴勒斯坦人能做的,只有在自己這一側的牆上留下憤怒的塗鴉。實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總部所在地的拉姆安拉,仍舊必須生活在敵人的虎視之下。
雖然近10天來拉姆安拉崗哨週圍進駐了大批以色列警車、高壓水車,和救護車,崗哨的車流人流並未減少。以巴衝突陰影長年籠罩,拉姆安拉的經濟情況並不好,不少老人小孩拿著生活用品,在公路車陣中穿梭兜售;城市邊緣隨處可見傾頹的房舍,圍繞市中心馬納拉廣場而起的鬧區,建築也泛著陳舊的顏色,但不改假日裡的熙攘熱鬧。
為了養活人民,拉姆安拉這幾年著手發展觀光,引進一些歐洲高級連鎖飯店進駐;從外圍的宗教古蹟,從城外的古城遺址,到前巴多領袖阿拉法特之墓,都成為觀光賣點。然而觀光客最感興趣的,卻仍是以巴隔離牆上的政治塗鴉,和牆內穆斯林的獨特生活文化。
而當拉姆安拉希望建立正常經濟活動之際,一直未曾遠離的以巴衝突再一次重擊他們的生活。既是巴勒斯坦民族權力中心,又是緊鄰耶路撒冷的大城,拉姆安拉不可避免地成為抗爭重鎮。而背負著經濟不振壓力的年輕世代,國家和宗教的認同卻再次遭到以色列侵犯,政治與經濟、怨懟與不滿,交織而成的怒火,也預示著此次的巴勒斯坦抗爭將難以輕易平息。
【上報前進耶路撒冷】
●當迫害者掌握國際話語權 請你聽一聽來自巴勒斯坦的聲音
●到處都是這個塗鴉 揭開光頭小男孩背後的心酸故事
●第七站Aida難民營:鐵門和牆上這些洞,都是彈孔(之一)
●第七站Aida難民營:每15天才有1次自來水供應,你能想像嗎?(之二)
●第七站Aida難民營:父兄都成政治犯 少年擲石抗暴表憤怒(之三)
●第一站特拉維夫:以巴邊境山雨欲來
●第二站加薩邊境:那裡冒著煙的地方,就是加薩!
●第二站加薩邊境:火箭射過來,我們就禱告
●第三站拉姆安拉:衝突餘燼未滅,再掀抗爭潮
●第四站大馬士革門:這裡是以巴衝突第一線
●第五站巴勒斯坦:猶太人與穆斯林比鄰而居
●第六站東耶路撒冷:高牆隔開人權 巴勒斯坦人看病也要通行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