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6月底爆急診醫師集體出走潮,傳出因急診連年虧損欲縮減編制所致,衛福部成立長庚事件專案小組,針對急診醫師離職原因也要追追追。
知情人士指出,專案小組認為,長庚相關資料顯示,1年急診虧損2億餘元,決策高層認為虧損過高要求檢討縮編。但專案小組發現,就在6月底長庚以急診虧損而要2位急診室主任去職時,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卻自4月起,連續3個月一擲13.97億元大買自家台塑化股票,數量高達5909張。因此,專案小組要追查下令對急診虧損檢討的同時,又一擲千金大買自家股票,「到底是誰做的決策?」
獲利免稅〉寧買股票不扛虧損
專案小組成員透露,1年2億元的急診虧損和大手筆連續3個月花近14億元買台塑化股票,兩者金額差距「顯不相當」。
長庚為醫療財團法人,寧可1個月花下6、7億元買股票,也不願意承受1年2億元的虧損,明顯違背長庚醫院「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創設宗旨。尤其長庚以醫療財團法人之名,而得以享有財政部給予慈善機關、公益團體的免稅待遇,購買股票投資獲利均不需要扣稅,實在不應對1年急診「不成比例」的虧損斤斤計較。
因此,專案小組要回歸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的創設宗旨檢視,請長庚醫院提出資料,好好說明清楚急診室的財務狀況、實際虧損情形,這些都應該攤在陽光下接受公評。
另外,專案小組更對於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在檢討急診虧損同時,又大手筆買自家股票的做法相當不以為然,顯然以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每年的可觀盈餘花得起大錢,因此,專案小組要追究這段期間大買台塑化股票的決策是誰做的?是董事會,決策委員會,還是董事長一人決定?
實際上,立委劉建國、林靜怡和吳琪銘20日召開記者會,指控麥寮長庚醫院參與衛福部「醫中支援計畫」,支援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醫院緊急醫療照護,結果長庚賺得了醫學中心的評鑑,卻不依合約派出其他分院醫師支援,犧牲雲林人的就醫權益,並直指長庚早已淪為「王家的小金庫」。
不務正業〉砸錢投資建設公司
劉建國提出長庚醫院2015年和2016年的財務報告指出,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在去年大買自家人股票,從財報的「關係人交易名單」發現全都是台塑的關係企業。劉建國說,除了相關生技、醫藥的台塑集體企業外,還有台塑海運、台塑通運等海運企業,以及亞朔開發、宜濟建設、長永開發、育志開發等,全都是王家的不動產、建設公司,明顯不務正業,他說,「長庚醫院是不是要改名長庚建設?」
長庚醫院大買王家股票的「肥水不落外人田」心態,讓長庚醫院成了「控股中心」非常不可取。
檢視長庚醫療財團法人2015年、2016年的財務報告, 除了大買自家的股票外,長庚持續大量購入金控公司的股票。
2015年買入富邦金投近2億股票、華南金控近3億、國泰金投近2億、兆豐金3.1億餘元、中國信託近3億元、第一金控1.1億餘元;去年又再買入富邦金4億餘元股票、富邦金特別股15億餘元、國泰金近1億元及特別股15億元;另外還投資興富發建設、中興保全及台灣大哥大、中華電信和遠傳三大電信公司。
生財有道〉醫院私為家族服務
又從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的財報顯示,王瑞慧出任長庚董事長將近1年成績斐然,以長庚近5年的財務狀況來看,去年長庚的稅後餘絀是近5年新高,達102億餘元,比前1年的40餘億元足足成長了1.5倍。
不過,去年醫務收入和醫務成本、管理費用等則足以打平,餘3億餘元,整個長庚主要都靠非醫務活動收益,包括股票投資等,扣除必要支出,約100億元,因免稅所以稅後餘絀102億餘元,則各分院、診所等去年業績均有成長,顯然經營有道。
立委劉建國強調,長庚醫院絕對不是誰的資產,結果醫院不思考如何用盈餘來改善醫療環境,相反的都在為家族企業股務。
2015年長庚投資台灣化學纖維805億元,2016年投資金額追加到1048億餘元,等於1年間增加了200多億元投資。這200億能用來改善多少醫療品質?何況都已經爆發急診離職潮、醫院可能降級的危機了,王家還有心情買股,真得非常可議。
【長庚集離風暴報導】
●報告僅4頁唬衛福部
●衛福部不排除解任董座王瑞慧
●董事會逼王瑞慧辭董座
●李石增不自殺 趙爾豐遭砍頭
●李石增再摃王瑞慧:免職當辭職
●王瑞慧:代罪羔羊純屬虛構
●李石增發「不自殺聲明」
●李石增喊冤:王瑞慧讓我成代罪羔羊
【熱門影片推薦】
●中國禁小賈斯汀入境:因行為不檢點
●強震重創土耳其希臘釀2死百傷
●南韓阿嬤線上教畫太妍仿妝!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