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展不對稱作戰的狼群戰術,參謀總長李喜明提議籌建60艘的45噸匿蹤微型飛彈(搭載兩枚反艦飛彈)突擊艇構想,因採用遊艇外觀造型與塗裝,可與漁船混在一起,一旦突發狀況發揮不對稱作戰的狼群戰術,雖全案委由中科院進行訪商,尚未建案編列預算執行,據指出,海軍內部對此構想有不同的聲音,是否有搭配整體的作戰構想?人力的編制是否符合現有的兵力結構?以及突擊艇是否能發揮有效戰力?這些都要謹慎評估,才不會將有限的國家資源給浪費。
知情人士指出,籌建60艘的45噸匿蹤微型飛彈突擊艇構想,確實考量國內造船的技術與能量,加上中科院自製的反艦飛彈,要建造不是太困難,依計劃若在今年內建案並編列預算審議,2019年有預算來進行合約設計,開標簽約後開工建造,2020年就可看到首艘微型飛彈突擊艇下水,對蔡政府而言確實可以看到國防自主的政績。
該名人士表示,除此政績之外,因微型飛彈突擊艇的大小與2012年7月已除役的47噸海鷗級飛彈快艇差不多,但海鷗飛彈快艇搭載的兩枚長3.4公尺重537公斤的雄一反艦飛彈都已除役,若要搭載現有的兩枚長4.8公尺重685公斤的雄二反艦飛彈,該型突擊艇設計將飛彈安置在後段的兩側,可能都有重心的問題。
再者,雖訂出微型飛彈突擊艇耐波性要在蒲氏五級風以下可正常執行任務,蒲氏七級風以下結構與穩度無航行安全顧慮,但台灣海峽的風浪經常是在五級風浪以上,那實際的有效戰力是否能夠發揮就相當存疑。
另外,國軍持續在人事精簡,都是依據兵力結構進行人力武器的配置,在沒有進行整體考量之下,短時間在4年之內擴增60艘的45噸匿蹤微型飛彈突擊艇,主要是艇上有飛彈,艇上有必須由軍官擔任艇長來控管,試問加上30艘光華六號匿蹤飛彈快艇,光這90艘的飛彈快艇的艇長職務的現有的軍官人力夠嗎?未來海軍有足夠的升遷管道嗎?兵力結構的配套措施有認真去規劃過嗎?
知情人士指出,就因為微型飛彈突擊艇要靠陸上大成系統,或是大型軍艦的指管系統來引導飛彈攻擊目標,試想真有戰事時,陸上系統被干擾,海上大型軍艦疏散到其他海域,那微型飛彈突擊艇可能就要靠目測來決定攻擊的目標,那不跟二次大戰的魚雷快艇一樣的作戰方式,所以是否能有效發揮戰力,會令人存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