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杜絕「殘菜」爭議再次發生,北農總經理吳音寧拍板核定了殘菜處理要點,未來將與食物銀行、社福團體簽訂合作意向書,由食物銀行來負責媒合殘菜受贈的社福團體,據了解,除了這類偶發性因為產銷失衡造成的大量殘菜,北農近日也與台北市社會局洽談合作,有意比照現行「盛食交流平台」模式,未來由北農的果菜市場每周固定提供賣相較差、但食用品質不變的蔬果給弱勢團體。
北農幕僚表示,《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批發市場惜食果菜購贈社福單位處理要點》主要是處理大量且偶發性的殘菜,但北農的市場,常態性會有一些剩餘的次級品蔬果,儘管量不大,卻可以發揮食材價值兼作公益,因此正與社會局討論,打算比照現行「盛食交流平台」模式,可能由北農的果菜市場每周挑選一到兩天,常態性地提供一些少量的蔬果給社福團體。
基於推廣環保及不浪費食材,自2016年開始,北市社會局與市場處就已合作推出「盛食交流平台」,目前在北市的士東、南門、興隆、成德、永春等5處傳統市場都加入響應,並有約10個社福團體每周固定受惠,包括兒童服務中心、身心障礙資源中心等機構,都是合作對象。
而「盛食交流平台」的食材最大宗還是以蔬果類為主,另也有少量的肉類跟海鮮。
北市社會局官員說,「盛食交流平台」的運作模式,主要是挑出每周固定的時段,例如周三或五,然後接洽願意捐菜的攤商後,先用冷藏設備冰好,再由社福團體直接到鄰近的市場領回食材,儘管量不多,但這些賣相不好的食材,仍然食用品質不差,可以幫助一些弱勢團體及家庭。
日前曾質疑吳音寧「為什麼不先送北部的社福團體?為什麼一定要送到彰化去?」的北農常務董事、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張永成,接受《上報》採訪則認為,產地的菜已經送來台北了,若有拍賣不出去的菜,不應該再往產地送,太怪異了,因此這次北農決定與食物銀行、社會局合作,且以大台北的社福機構優先,「終於比較好了!」但他也提醒吳音寧要注意一些執行上的細節。
張永成建議,若北農有意常態性與社福團體合作,應該要先讓社福團體登記每天需要的蔬果量,這樣才便於市場端掌握數量,也能更有效率的分配,否則每天發現剩下的菜才通知社福團體,可能有需求的單位已經事先採購了,反而無法達到惜食的目的。(吳音寧的殘菜SOP大公開)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