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明德回憶錄《能夠看見明天的太陽》,寫的是他五十幾年前的死牢記憶。然而,書中對於細節描寫地十分細膩,當時施明德聽到獄友們唱的歌,聞到的不同牢房的氣味,都詳實地寫下。五十幾年前的記憶何以能如此鮮明?
施明德表示,遺忘或是記得都跟心志有關,有人看到死囚被槍決後產生創傷,便遺忘了許多片段,這是懦夫的表現。他的意圖跟心志一直很堅定,「我告訴自己要記得」。
施明德回憶起台獨政治犯陳智雄在警備總部司法處被槍決那晚的情形。他說有一首歌的旋律,讓他每聽到,眼淚便嘩地流下。他在書中描寫陳智雄在牢中為人孤僻,也不像其他死囚一樣夜晚睡不著覺,他吃得下睡得好,甚至是在睡夢中被叫醒行刑。然而,他說,陳智雄也是唯一一位敢在海外從事台灣獨立運動,卻又敢回台灣繼續活動的反抗者;因此,獄中的政治犯對於陳智雄格外尊敬。
陳智雄被拖出去時,不斷用台、日語高喊著「台灣萬歲!」「台灣獨立萬歲!」,然後被架往刑場。施明德說,陳智雄是第一位與中共無關,純粹為台灣獨立而死的烈士。陳智雄的死衝擊著牢中的政治犯,沈默過後,牢房另一邊傳來日本時代的台灣軍歌,會日文的人們在悲痛中吟唱,施明德說那是他第一次在警備總部司法處看到人們敢大膽宣洩悲憤,而這首歌也反諷了蔣家政權下,人們生活更悲慘的命運。然後,雨夜花的歌聲響起,全押房一起高唱這首反映台灣人悲慘生活的歌,有人隨著「花落土,花落土,有誰人通看顧……」落淚。
施明德表示,從那天起,政治犯夜晚的聊天中,不只聊希望、聊食物,也開始用唱歌來表達情感。那首讓施明德潸然淚下的歌曲《あなたと共に》,是同房死刑犯韓若春每天吟唱的歌曲。他說第一次是同牢房的前雲林縣議員蔡光武哼唱,後來他與韓若春都很喜歡旋律,便認真地學唱。《あなたと共に》是一首溫柔的情歌,施明德在書中指出,韓若春甚至抄寫歌詞寄給妻子,他夜夜聽到韓若春吟唱,直到他被槍決前都還在唱著。
他說,某一晚在寫書時,這首歌的旋律突然浮出腦海。早上起床,他要太太陳嘉君幫他上網找這首歌,找著找著,音樂才剛放出來,他眼淚就嘩地止不住流下。
在美麗島事件入獄後,施明德透過絕食來抗議國民黨政權。他說絕食也是靠著信念,「一開始他們(監獄方)還貼很多美食照在我牢房的牆上,還會拿香噴噴的食物走過去誘惑我。」施明德說。他還笑說,減肥班應該找他去演講,怎麼斷掉吃的念頭。
他表示,在一次台大經濟系的演講中,有學生問他的人生中,最大的誘惑是什麼?他說學生笑著看他,他就知道學生一定以為他會回答女色。
他表示,人生中最大的兩個誘惑,一次是1987年解嚴時,前總統蔣經國減刑假釋,但他寫了封信告訴蔣經國說自己沒有罪,除非重審,否則不接受特赦與假釋。他說當時的軍法處處長與典獄長告訴他,給他三天時間好好想想。他表示,那三天他非常痛苦難熬,最後仍堅持他的訴求;第二次則是2006年他發起的紅衫軍反貪倒扁運動,運動進行到後期,有人要求他攻進總統官邸,捉拿前陳水扁,佔領總統府。雖然最後施明德仍維持和平非暴力原則,但他坦言,那時面對是否要佔領總統府,產生很大的掙扎。而誘惑的原因,他曾撰文表示,佔領總統府似乎讓他有掌權的可能,他說那是很大的誘惑,人性的考驗。
施明德說:「恨的力量比起愛更強烈。恨可以激起鬥志、激起智慧,還可以堅強你的力量。」而他恨的對象正是國民黨政權。
他說二二八事件是他對肅殺政權的第一印象。施明德小時候住在高雄火車站對面,他說二二八事件時,他看到高雄火車站前有軍隊以機關槍掃射著學生。
1960年代時,兒時受到二二八驚嚇的孩子,已經長大,從只會講台語到學會敵人的語言(普通話)、繼承敵人的文化,甚至覬覦敵人的武器,所以他加入軍隊,想從中反抗。
他表示,光是二二八事件,在牢房中的每個人記憶就不同,同樣的一件事,可能是力量,也可能是恐懼。他說他很自然地記得當時二二八事件的畫面,每當他在牢中痛苦時,他想到二二八事件死囚的樣子,他又充滿力量。
施明德用「心的牢房」來描述自己面臨刑求的痛苦。他說每當他回憶起刑求,就又燃起恨意。他指出,跟別人和解很容易,但跟自己很難,而那個恨,到最後是恨自己,逐漸就會形成「心牢」,所以他透過不斷跟自己對話,來破除心牢。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