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軍事投資歷來依據打、裝、編、訓的建軍理則,各軍種依其未來作戰需求提出籌建新式武器裝備,但在國防自主政策下,這個建軍理則已悄悄改變,據指出,只要中科院說有能力可以研發,就以中科院計畫優先編列預算,而且可讓中科院隨性能不同而進行計畫內容改變,這讓退役將領感嘆,曾幾何時國軍的建軍備戰是由中科院在優先主導?
知情人士表示,中科院多年在研發武器裝備領域,凡天弓、天劍與雄風系列的各式飛彈成績斐然是有目共睹,但在國防資源有限下,國防自主政策本應集中資源用於強項的研發上,而不是全面性進行研發的「樣樣通、樣樣鬆」。
該名人士指出,過去各軍種規畫的武器裝備,中科院先要整合出具體關鍵技術並有適切評估後,經軍種評估其可行性後,才會編列預算委由中科院開始研發;但目前只要軍種提出需求,中科院只要進行評估認為有能力研發,就定案編預算交由中科院研發,中科院再開始整合關鍵性技術,看似只有次序先後不一,但整個研發風險卻完全不一樣。
騰雲無人機為例 技術階段測試就要2年
以騰雲大型無人機為例,騰雲無人機分為「關鍵技術」、「展示確認」、「工程發展」等3個階段,光是前兩個階段的時程約要2年的時間,因此當中科院知道國軍有此規畫後,先進行前兩階段並確認有其能力後,國防部在2018年才編列5年的34億5266萬餘元預算,來執行騰雲機的工程發展,用4年時間來進行各項性能與可靠度測試與改正,以及人員的操作訓練,完成研發並通過作戰測評後,才是進行下一階段的量產。
該名人士指出,全球武器系統從發展到量產都是要經過這樣的程序,因此當2018年騰雲無人機才獲預算進入工程發展階段,但蔡英文總統在中科院舉行「2017年總統府年終媒體茶敘」中,宣布具有偵蒐能力的騰雲無人機即將開始量產。究竟是誰給了總統這樣錯誤的資訊?也給了社會民眾開了這麼大的玩笑,至今沒有任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該名人士表示,騰雲無人機更不可思議的是,才開始執行工程發展不到10個月,中科院長杲中興2018年10月24在立法院表示,中科院因應空軍需求,重新設計具有掛載點的大型無人飛行載具新型騰雲機,目前已完成細部設計,2019年10月完成新機體,展開測評,這個說法更是否定蔡總統先前所說的「量產」。再者,即然是新機體,也就是全新的構型,試問一個飛行器的設計,從關鍵技術取得(動力發動機),載重的4個掛點的全機體重力平衡的計算等等問題,沒有經過一年的進行各項試算與設計修正,如何取得這些數據來進入細部設計?能以不到一年時間取得新機體而且是可行的數據,除非另有來源。
如果中科院騰雲機是以外界看到的展示機來獲得預算,但這預算卻是來執行新機體,這不就是中科院計畫優先編列預算,而且可讓中科院隨性能不同而進行計畫內容改變,這對軍種提出作戰需求真得是否有保障?
●中科院極機密運載火箭「麒麟專案」外洩! 軍官將資料遺忘在YouBike籃子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