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軍256戰隊、潛修大隊以及海發中心所組成的IDS審查小組,從農曆春節開始針對台船提出的704項合約設計文件,以及歐美109項系統裝備的合作備忘錄進行審查,據指出,上週已完成初步審查,海軍應可在月底前向國會提出機密報告,並向立委說明裝備獲得狀況。但整個審查過程中,雖有台船聘用的Gavron Limited技術顧問公司對於合約文件的簽證,以及海軍聘用的德、日潛艦顧問的審查認證,但沒有國際具有專業的第三方認證,將會使IDS未來留有許多爭議空間。
據指出,海軍最初規劃是審查台船提出的IDS合約設計文件,海軍規劃開國際標聘用具備潛艦實績的國際廠商參與,經過雙重的審查,更能確保IDS設計品質,審查通過後再進入細部設計階段,開始畫出建造IDS工程藍圖。但因海軍將技術顧問標案分為電力系統分析、舵翼系統分析、潛艦安全保證制度分析、減振及爆震防護措施分析、訊跡(噪音/磁訊)分析、複合材料上層結構分析、潛艦建造規劃諮詢等七個分項標案,最後以風險太高與預算等問題最後喊卡廢標,轉向目前先由GL公司先認證後,再由海軍聘請德、日的資深潛艦顧問來協助審查。
據指出,目前審查過程是否嚴謹還有討論空間,主要海軍對IDS設計的需求規範中,對公正認證是條件界定。台船本身從來沒有設計潛艦的實績與經驗,2016年底台船獲得潛艦設計標後,2017年初台船潛艦小組前往歐美訪商後,向7家廠商發出需求徵詢書(Request For Proposal,RFP) 來邀標,主要是聘請國際有潛艦經驗並符合資格條件的公司來協助台船進行潛艦設計,因各國輸出許可的限制,只有GL公司符合資格;該公司最初聘請潛艦專業人士來台,主要是正確教導台船進行潛艦設計,並解決設計上的技術盲點,因此台船可以說是在GL公司協助下完成完成構型等設計。
據了解,但是要進行並完成初步設計並交出704項合約設計文件,GL公司加派專業人士到30多位,除協助外也同時完成簽字認證工作,但台船的初步設計是這些專業人士指導完成,雖其間有換一批專業人士,但這樣的認證被質疑台船由GL公司認證是「球員兼裁判」。
知情人士指出,海軍若有聘用國際潛艦實績公司與海軍專案小組共同來擔任審查工作,這是第三方認證的功能,但目前只依靠德、日不到10位的外籍顧問來協助,這與國際間在審查潛艦合約設計文件,分成七項需要超過30位的各領域專業人士參與,似乎海軍審查都有專業度容易被外界質疑不足,加上沒有國際的雙重第三方認證的機制,更容易外界視為作法不嚴謹。
另外,有關歐美109項系統裝備的合作備忘錄,雖海軍在機密會議中,會請台船與中科院將所有廠商獲得輸出許可的文件匯整供立委查閱,但是所謂的輸出許可的文件是指代理商提出的申請書或保證書?或是正式由製造商政府所核發的文件?海軍審查期間是否有委請駐外單位去核對台船或中科院提出的輸出許可的文件的真實性?
據指出,以潛艦潛望鏡為例,潛望鏡本身就是管制品,讓潛望鏡從艦體內伸出艦外50多呎長度的「伸縮套筒」配件,這也是被各國列為管制品,沒有這個組件潛望鏡是無法運作,雖台船向海軍保證已取得歐洲「伸縮套筒」的輸出許可,但國內軍火代理商向生產組件的歐洲國家查詢結果,就是找不到該政府核發的「伸縮套筒」的輸出許可。
知情人士指出,由於與歐美系統裝備商簽訂的合作備忘錄,並不等於可以拿到輸出許可,如果許多設備與組件都是單一來源,例如潛望鏡的「伸縮套筒」未來若拿不到輸出許可時,怎麼辦?是否有備案?不知海軍審查時對於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上,是否有解套的方式?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