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會10月改制,農委會主打升格公務機關後,將擴大灌區保障農民。豈料,收歸國有不到半個月,就因水情吃緊,無預警宣布桃竹苗停灌,殺得農民措手不及。農委會自認8月已超前部署,但看在老水利會幹部眼裡,「根本是講外行話」,直批官方預判水情,竟抱持「賭一把」的心態,決策前又欠溝通,把農民「當塑膠」,才是令停灌之亂延燒的根源。
國內水情吃緊,農委會14日突宣布,桃竹苗1.9萬公頃農田將停灌,包含1.3萬公頃水稻,及蔬菜、雜糧等作物。過去時有灌區因缺水休耕,但二期稻作進入結穗期才停灌,卻是史無前例,甚至有稻作再2周就能收割,如今硬生被拔,令農民錯愕不已,不滿決策倉促;儘管政府祭出高額補償,基層仍義憤難平。
面對農民怒火,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自認8月就和水利署密集討論,做到「超前部署」,才讓台中以南二期水稻如期收割,並將北部停灌,歸咎「老天爺無法帶來雨量」;新制官派的農田水利署長蔡昇甫則強調,農委會已窮盡所有水資源調節措施,但繼續供灌恐危及民生用水,迫不得已才同意停灌。
然而,這番說法,讓長年在第一線判斷水情的老水利會幹部看不下去。前桃園農田水利會長黃金春不滿說,以往民間水利會運作,早在每年3、4月春耕時,就會與經濟部水利署、水資源局密切聯繫,隨時觀察水情,調整因應措施,也與農民溝通暢通,以利掌握各區耕作情形。
「農民插秧前,就要預測好各種狀況了。」黃金春舉例,桃園水利會每年分區規畫停灌區,並依春耕水情狀況,預測二期停灌的必要性,若水情吃緊,停灌區必須擴大,也須提前與農民協調。他強調,農業用水是一門專業管理,何時需要水、何時要曝曬,農民自己最清楚,彼此也會相互調節用水,幾十年來運作順暢,即使是1996年嚴重旱災,也有提前部署、盡量降低農損。
若發現水情與預判有落差,農田水利會則成立抗旱小組,即時調配水源,讓還沒耕作的農田暫緩,尚未抽穗的稻作可停灌,已進入抽穗期,就不適合停灌,把損害減到最低。黃金春質疑,農委會明知今年水利會就要收歸公務機關,卻沒提前跟水利部門協調,「8月才在部署,農民稻子都插下去了,是要部署什麼?」
他直指,農委會的做法就是碰運氣,僥倖認為只要來1、2個颱風,灌溉用水就足夠,結果一個都沒有,「政府心態可以這樣嗎?」更何況,這次拖到10月倉促決策,事前完全沒找農民溝通,甚至有農民看新聞才知「被停灌」,政府以為發錢補償就能了事,「稻作養好好的整個砍掉,怎麼不心痛!」
更諷刺的是,農田水利會改為官派前,農委會大動作宣傳,改制公務機關後,有助未來擴大灌區,從目前31萬公頃灌區,延伸到37萬公頃非灌區農地,增加農民權益;如今收歸國有,不到半個月就破功。黃金春痛批,農委會不斷洗腦「改制會更好」,公權力進來,資源會更多,「現在看來根本是假議題、大騙局!」
不只老水利人跳腳,朝野立委也齊批決策過於粗糙。桃園藍委魯明哲舉例,2015年也曾遇大缺水,當時石門農田水利會維持灌溉,桃園農田水利會則分區處理,至少讓快收成的稻作和雜糧,留下一線生機,顯示在水情艱難處境下,民間水利會都仍盡力維護農民權益,做到最小損害。
反觀收歸國有後,政府未深入了解基層運作,無法站在農民立場,分區做細緻處理,停灌一聲令下,全國各地管理處就得照辦,後續再用撒錢方式補償。這次事件爆發,確實讓很多基層農民驚覺到,整體運作方式跟以往大不相同,回不去了。
桃園綠委黃世杰也認為,官方從決策到執行,幾乎是單方面發布,沒跟各地管理處、農民充分討論,反而是立委接到陳情,再協助向行政單位反映。他強調,水利會改制為管理處後,除了主官改為官派,目前多數幹部仍續任,政府若不積極與各地管理處聯繫,掌握基層用水調配狀況,很容易溝通失能。
黃世杰指出,就連停灌後的補助,農委會只開放10天申請,事前也未考量到行政量能可能不足,恐造成爭相排隊。事實上,停灌都有相關紀錄,不需要那麼趕。基層透過立委不斷反映後,農委會20日才宣布將期限延長4天,「顯見很多事情都太倉促,若事前有充分溝通,問題就不會那麼多。」
他再舉例,農委會稱2個月前就與經濟部水利署討論水情,但在過程中,有同步跟各地管理處蒐集資訊並溝通嗎?「看起來顯然沒有」,無怪乎農民自覺不被尊重。他強調,農田水利會的改制,牽動組織文化變革,必然需要磨合期,但政府也要努力展現給國人看,改制後究竟好在哪裡?「從這次停灌事件來看,顯然感受不出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