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收集貝殼螃蟹,念中學時李家維省下每天午餐錢買盆栽,擁有一個200多盆植物的小花園,研究所時蒐集了200種形狀古怪的螃蟹標本……。2007年,他勸好友辜成允出資成立位於屏東縣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號稱是「植物界的諾亞方舟」。至今,館藏已累積33309種熱帶與亞熱帶植物,蘭科、鳳梨科、秋海棠科及蕨類收藏量,堪稱世界之最。
李家維有個著名的收藏,他收藏著900多尊落難佛像。「宮廟收了,換住持了,家裡的老人過世了,信徒覺得不靈驗……。」種種原因,這些佛像不得不離開神壇,有的有做退神儀式,更多的「因為退神儀式很貴」,只能棄置路邊或是劈了燒掉。
李家維和他們的相遇,就是在路邊,「大概17、8年前,有一天我開車時看到路邊堆著很多佛像,原來他們要拿去丟棄,我就把他們統統載回家來。」
日子久了,他收佛像的名聲傳出去了,送來的人更多,如今他的玻璃屋裡有一層全部擺滿了佛像。
這些佛像有的是歷史名人,有的是神話傳說,在漫長的歲月裡他們各據山頭,但是如今大家笑瞇瞇地坐成一排,像一群心滿意足的老友們,靜靜地看著窗外的夕陽漸漸落進水塘裡。
李家維也是一臉笑容,站在前方認真講解起來:「妳看,這是鬼谷子,這是他的弟子孫臏,這個廟是拜孫臏的九個弟子的……。」
他說,人類的文明是從宗教開始的,「一種說法是,人類因為需要人力建神殿,所以從漁獵轉為農耕。」他告訴我。他們一個個是歷史上的片段,現在李家維把碎片補綴起來,就是人類文明的故事。
在這裡被組合起來的東西還有很多,佛像面前,地板上放著一隻腰高的陶馬,「牠來自一個墓葬。」李家維說:「我跟我的小孫子剛剛把牠組好。」一邊說著,他一伸手就輕輕地把馬頭取下來,原來,這是一隻「組合馬」,牠的右蹄舉得老高躍躍欲跳,下面擺著一疊書撐著,我蹲下去看,是一套「世界文學名著」。
人類與億萬種生命相連,在地球這個舞台上,開展出人類的故事,對這些鄰居的好奇心,就是知識的起源。在這個房子裡,這一頭是生命的種種碎片,另一頭,是許多生命正在努力地存活下來。李家維很高興地告訴我,他正在房子後面的山壁「養青蛙」。
「我在苗栗獅頭山住了20年,儘管山林未見擾動,但清楚觀察到蝶蛾與蛙類種類與數量銳減。」
「台灣原生36種蛙其中有14個特有種,牠們的存亡只能靠台灣人自己救。」
今年初,李家維起心動念演練「蛙的保種計畫」
他從最常見的「莫氏樹蛙」開始飼養起,「布置了飄著大萍的水盆、煮爛的菜葉和沉水魚餌。」也為這些剛變態為小蛙的寶寶們準備的充足的食物「飛舞活果蠅」,擔心牠們被蛇、鼠、鳥當食物吃了,李家維在山壁旁的蛙舍四周密密繃著網子。
最高興的是,他為台灣的青蛙保種計畫,找到支持者了,「清華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蔡進步,聽到我的計畫後願意支持!」他興奮地告訴我。
為已經消逝的生命,留下足跡,讓正在掙扎的物種,能夠存在;我們可以伸手摸到牠們,閉起眼睛就可以感受他們——這不就是自然科學博物館嗎?
正聊著,旁邊的玻璃窗上突然出現了一個人影向李家維揮手,是個木工師傅,李家維說:「我要跟他討論事情,妳也可以一起聽。」
我們3人坐在室內唯一一張會議桌上討論事情,頭頂上飛著蛇頸龍的化石,抬頭就可以數出牠的牙齒。蛇頸龍應該也很高興可以一起開會吧?我想。
李家維拿起紙筆邊畫圖邊講解,他曾在國外的博物館,看過他們將動物標本做成遊行隊伍,「我現在想在房間的中間做一條動物們遊行的檯子,它要是後面高前面低的,我會把大動物擺在後面,小動物擺在前面……。」
「未來的博物館,應該要像迴轉壽司店。」李家維告訴我,過去人們想到的博物館,都是龐大建築龐大人力,這樣的規模,對許多收藏家來說非常難以達到。李家維想像中的「未來博物館」,展品將像「迴轉壽司」一樣地放在一個行進的軌道上,不停地做360度旋轉,讓訪客們可以看到它們的全貌,如此一來,不但預算將大大縮小,參觀的觀眾也將得到更全面的體驗。
討論了一會兒,接著,李家維和師傅雙雙站起來,拿起量尺和塑膠繩,在地面上擺出「動物們行進路線」。我看著那條大S型的的路線,腦中馬上浮起這裡的各位小朋友、大朋友們一同緩慢地在樹林中行進的景象,而眼前的李家維置身於地球漫長的演化洪流中,正是那個興致勃勃地觀察著生物的少年。(回顧上篇)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