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有關鍵情節透露,請斟酌閱讀)
六零年代開始,美國逐漸興起了一股「政治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的潮流,志在對傳統「白人男子異性戀」霸權進行反抗,追求在國籍、種族、宗教、性別的用語上儘量中性、避免歧視 。然而,在歧視尚未真正消失前,這種維持表面和諧的做法也興起了一些弊端。「反政治正確」一派即認為,政治正確是一種假道學真壓迫,嚴格要求政治正確本身就是一種政治不正確,因為它限制了言論自由。
《逃出絕命鎮 》精巧地玩弄了美國種族問題在「政治正確」要求下的敏感性。黑人男孩克里斯與白人女孩蘿絲交往, 蘿絲在假期裡準備帶克里斯回家見父母。即使克里斯帶著些許忐忑不安,但蘿絲再三保證家人的和善以及對種族差異的不在乎,甚至在回家路途中,喝斥警察臨檢時強迫克里斯拿出證件的作法,(刻板印象影響下,黑人在美國被臨檢的次數是白人的兩倍以上),種種跡象都顯示蘿絲行為的政治正確。
回到蘿絲家人居住的白人小鎮,卻處處暗示了白人優越主義。蘿絲家中竟有黑人園丁和女僕,雖然他們聲稱被親如家人的對待,但還是除去不了克里斯心中的不舒服。而蘿絲的父母與鎮上的白人對他十分喜愛,卻還是時不時透露出克里斯非我族類的氣息,到此處我們不禁開始疑惑, 這一切友好,一切政治正確,到底是裝的還是真的?
編導厲害之處便是更翻上一層,對於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做了反轉再反轉。真相是,小鎮白人認為他們迷戀黑人,對於黑人的身體和運動能力有無上的崇拜,崇拜到寧願捨棄自己的身體,將白人的意識寄居到這些優秀的身體上。但這個做法正巧是對「政治正確」做了最大的反諷,因為他們的喜愛只是將黑人當作「物」,一個可利用的工具,而非活生生的人。這一點從克里斯被蘿絲的母親催眠一段最可看出,克里斯不斷深陷到一個奇特的時空裡,他能看見、聽見外面的世界,卻沒有力氣做任何反抗。這就是這些種族優越者的最大夢想,要黑人的身體勞動卻不要他們思考,這和一百多年前的蓄奴本質實在相去不遠。
黑人導演喬登·皮爾(Jordan Haworth Peele)自己就生長於一個黑人父親和白人母親的家庭,在主角克里斯對於種族尷尬微妙的心理反應,以及電影前後段「虛假的政治正確」的對比呼應皆十分到位。《逃出絕命鎮 》的英文原名Get out原本看似是一個排除異己的宣告,要那些非我族類的人滾出去;在真相大白後,才發現是被綁架者的沈痛呼籲,要主角快逃出這個鬼地方。從被囚禁者們似哭又像笑的表情裡可以讀出,這些小鎮白人裡對於黑人變態的癡迷,剝奪的不但是他們的形體,更是對他們靈魂的折磨。
喬登·皮爾喜劇演員的背景,讓這部恐怖片處女秀帶有誇張戲謔的色彩,加上對於種族主義的高超反諷,使得這部小品能在千篇一律的好萊塢嚇人公式中殺出一條血路。作為一齣恐怖片,《逃出絕命鎮 》對種族主義赤裸裸的呈現,比血肉模糊更要令人膽戰心驚。
【延伸閱讀】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