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窒息》:非主流酷兒恐怖片

出前一廷    2019年01月12日 17:00:00
(圖片取自 IMDB)

作為一部重拍 1977 年經典恐怖片《坐立不安》的電影,《窒息》與一般的重拍片有點不太一樣。

 

大多數的重拍片會以舊版當成主要骨架,再添上更具現代性的情節、角色個性、鏡頭語言,甚至是視覺特效作為新版血肉,為舊骨架整出另一番面貌(成果好壞自然沒有一定,在此姑且不論)。

 

不過《窒息》並非如此。與其說《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以《坐立不安》當成這部重拍版的骨架,倒不如說他只是從《坐立不安》裡抽出了一根肋骨,便據此打造出一部無論骨架與血肉均與舊版相當不同的全新之作。

 

(圖片取自 IMDB)

 

雖然我個人相當喜歡《坐立不安》,但平心而論,卻也覺得這部片的經典地位與劇本實在沒有太大關連。《坐立不安》是一部比較像是在看「氣味」的電影,以色彩濃重大膽的佈景及燈光,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主題配樂,強化了故事徹底脫離現實的幻想氣息,讓全片具有一種華麗的奇詭魅力。真要說劇本與角色塑造有哪裡特別優秀,好像也不至於,甚至還有些缺乏邏輯與足夠細節等問題,因此主要仍是仰賴氣氛與特色取勝。

 

舊版《坐立不安》預告。

 

新版《窒息》預告。

 

就這個部分來說,《窒息》則顯得微妙許多。就外在視覺而言,《窒息》不像《坐立不安》那麼用色大膽,但同時卻也藉由剪接與畫面構圖展現出另一種不同方向的視覺美學,可以說算是各擅勝場。但從劇本角度來看,《窒息》與《坐立不安》的差距卻比視覺風格還要差得更遠,甚至到了兩種極端的程度。

 

(圖片取自 IMDB)

 

正如前頭所說,《坐立不安》最大的問題,在於故事缺乏足夠的細節鋪陳,而《窒息》的情況則是正好相反,塞入了極為大量的細節與各式各樣的隱喻,其中的元素包含了歷史、政治、性別、情慾等等,有的佔有不少可供對比的明確篇幅,有的則在幾個鏡頭與幾句台詞間暗中竄過,使這部電影縱然片長較長(恐怖片能有兩個半小時這種片長實在算是罕見),故事主線也進展緩慢,但卻不致於讓人覺得煩悶無聊。

 

(圖片取自 IMDB)

 

然而,這同時也是《窒息》的問題所在。由於片中各式各樣可供思索的隱喻及對比實在太多,因此在觀影過程裡很容易被吸引分神,有些元素甚至還讓故事發展顯得不夠連貫,氣氛上也出現了明顯的斷裂感,因此從改進《坐立不安》缺點問題的角度來看,反而有種過猶不及的感覺。

 

(圖片取自 IMDB)

 

要我來說,雖然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導演給人感覺更加任性的《坐立不安》,但也還是認為《窒息》是一部頗為有趣的異色之作。

 

這不是《厲陰宅》,也不是《宿怨》,更不是一部適合單純想藉由被嚇來紓壓的觀眾的恐怖片。與之相比,《窒息》更像是一部適合被拿來寫論文的電影,需要喜歡的人多看幾次,藉此找出片中大量隱喻與對比的個人詮釋。至於我個人的詮釋嘛──

 

一部非主流的酷兒恐怖片。我會這麼形容。

 

(圖片取自 IMDB)

 

上報生活頻道特約作者 出前一廷

曾獲某文學獎,譯有某些小說,並曾撰寫多篇小說之導讀與解說類文章,認為下雨天最好的去處是電影院,或乾脆在家看片,配上熱騰騰的泡麵,故以此為名。

 

看更多生活圈文章

 

 


 

電影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電影新聞資訊 

請聯繫: 上報生活中心 → lifenews@upmedia.mg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