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妤執導的《大三元》在近日正式上映,這部台灣少見的麻將電影,內容描述盛家企業的長孫盛曉白(張軒睿飾)如何運用麻將,從二伯父盛南風(黃仲崑飾)手中奪回原本屬於他的家產。既有許多人過年必打的麻將,又以親情作為主題,《大三元》應該是今年春節檔最像傳統賀歲片的電影。
陳怡妤出身大家庭,自從有記憶以來,只要農曆春節回鄉下老家,小孩們就是玩撲克牌、大人們則是打麻將,非常的有過年氣氛。麻將對她而言,就等於那些跟家人團圓的開心回憶。不過,她覺得「後來漸漸長大,好像這個東西就越來越沒有了」,跟家人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每個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
《大三元》的緣起
陳怡妤表示,《大三元》這個案子其實兩年前就開始運作了,當時她和本片監製「澎哥」澎恰恰討論要拍什麼題材,因為他的麻將很厲害,所以就想到麻將, 「他號稱是演藝圈裡面的四大高手之一,」陳怡妤笑道:「(但是)其他三個我不知道是誰。」
後來,在《大三元》發展的過程中,只要遇到跟麻將有關的問題,劇組就會去請教澎哥。陳怡妤說,前置期他和導演組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劇本裡的麻將橋段,因為並不是攝影機擺著、把演員打麻將的過程拍下來就好,而是有很多瑣碎的分鏡,「你要非常清楚才能教演員」。
不會打麻將的大反派
陳怡妤透露,其實片中大部分的演員本來都不會打麻將,就連飾演大反派的黃仲崑也完全不懂,而且不光只是麻將而已,只要碰到跟數字有關的東西,「他的腦袋會打結」。片中盛南風在牌桌上的架勢,其實完全是演出來的。
為了這些不會麻將的演員,在前置期,陳怡妤跟澎哥充當麻將老師,替演員們上麻將課,練習抓牌的手勢等。至於黃仲崑的部分,她只能按照劇情內容去進行解說,「我是用戲來跟他講,我不是教他麻將規則,因為他聽不懂」。
麻將與故事的平衡
過去,香港拍過很多經典的麻將電影,《大三元》該怎麼走出新意,是陳怡妤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她認為,麻將電影應該要讓懂麻將的人看了覺得有意思、而不愛麻將的人也要看得懂,這是拍這部片最困難的地方。
最後,陳怡妤決定要回歸故事本身,麻將變成一個配角,將麻將的心法融入在人生哲理當中。因此,《大三元》打牌的橋段比起其他麻將電影少很多,也沒有展現出什麼華麗的打牌技術。陳怡妤坦言,「所謂的(打牌)技術跟詐賭沒兩樣」,而她不想強調賭博這件事。
「我們從劇本階段就一直在(想)這個東西要怎麼樣達到平衡,後來我覺得還是回歸到戲。」陳怡妤說,他們的工作人員即使不懂麻將,也都看得懂這部片。
既然要拍麻將電影,陳怡妤也把前人的作品拿出來觀摩,包含很多人心目中的經典《嚦咕嚦咕新年財》以及《雀聖》系列。不過,她表示看完後就把它們放在旁邊了,「我覺得那東西我們複製不來,而且我也不想要(跟它們)一樣」,她說從這些作品參考最多的,大概就是麻將橋段的分鏡。
男女主角的選角
除了張軒睿飾演的盛曉白之外,片中另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陳嘉樺(Ella)飾演的房仲沈無缺,無缺在曉白走投無路的時候收留他,兩人也因此發展出一段姐弟戀。
談到Ella,陳怡妤認為「她是我看過喜劇節奏掌握最好的女演員」。她看了Ella主演的舞台劇《愛朦朧,人朦朧》後,就覺得這演員很厲害,雖然是歌手跨界,但是非常的搶眼,因此當她在思考沈無缺這個角色時,就一直想到Ella。後來,劇組正式向Ella提出邀約,剛好她的人生規劃也正轉向表演這一塊,碰面後雙方一拍即合。
至於張軒睿,陳怡妤說,曉白這個角色她原本就想用比較符合角色年紀的演員,後來有人向她推薦張軒睿。她坦言,自己並沒有看過張軒睿以前的作品,但在跟他碰面之後,聊天的過程中她覺得「這個男生很單純,然後氣質很好」,很符合她心目中曉白的形象。
數量龐大的配角們
《大三元》有著為數眾多的配角,他們可以分為兩大團體:「盛家」和「無連莊」。陳怡妤表示,他們是用麻將牌的元素來設計這些角色。例如盛家三兄弟就是紅中、青發、白板,四個姑姑是梅、蘭、竹、菊,曉白的爸爸和叔叔則是東風和南風。
至於無連莊方面,「麻雀夫妻」的「麻雀」是麻將的別稱,「天鳥哥」則代表俗稱「一鳥」的一索,「普拉加」是日文的「胸罩」,也常被用來代稱二筒,至於魯蛋、小蛇、王子組成的團體「魯蛇王」,則是陳怡妤設計用來代表年輕人世代的角色。
阿翰以扮演「阮月嬌」等角色在網路上走紅,《大三元》是他首次大銀幕演出。陳怡妤表示,自己很愛看他的頻道「阿翰po影片」,她認為賀歲片應該要顧及各個年齡層的觀眾,因此邀請阿翰這一類年輕人愛看的網紅參與演出。
《大三元》裡面還有很多會讓台灣觀眾會心一跳的彩蛋,比如開場負責講述盛家歷史的旁白的是由盛竹如擔綱。陳怡妤表示,當初這個旁白討論過很多人選,其中還包含周星馳的御用配音員石斑瑜。後來,在某次讀本之後,卡司之一海裕芬提議,既然是盛家,那應該找盛竹如來講他們的故事,因為他也姓盛,於是才邀請盛竹如加入。
陳怡妤說,無連莊的演員們是相當瘋狂的一群人,他們很多突如其來的即興演出,讓她在拍片現場大笑。不過,她坦言自己笑點很低,「我笑不代表大家都覺得好笑」,所以有點擔心觀眾的反應。
尋找「盛家」和「無連莊」
盛家宅邸是片中很重要的場景,陳怡妤表示,因為她把盛家設定的非常有錢,因此一開始的設想是《大亨小傳》那種歐洲莊園,不過找了幾間民宿後沒有找到適合的地方。後來,美術組建議可以找那種從過去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大家族。
後來,他們找到聯合報創辦人王錫吾在新竹創建的私人會所「南園人文客棧」,作為片中的盛家宅邸。不過最後決戰的晚宴,則是拉回台北的「林安泰古厝」拍攝。
至於另一個重要場景無連莊,陳怡妤原本的想像是類似《功夫》裡的豬龍城寨,一個看起來很破爛的地方,卻隱藏著很多民間高手。原本想說要自己蓋,但因為預算的考量而作罷。後來,劇組在泰山找到一間廢棄的土雞城,他們以歇業的卡拉OK店為概念,將它改造成觀眾在片中看到的樣子。
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
問到拍攝過程覺得最困難的地方,陳怡妤答道:「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因為賀歲片的檔期已經固定了,所以從前置、拍攝到後期,是一環扣一環,不能有任何的延遲,加上這部片的演員非常多,所以能夠拍攝的時間也很有限。
但是,陳怡妤也說,她其實沒有什麼好抱怨的。「我覺得我的演員真的都是天使,大家其實都已經非常全力配合了,但是你總會覺得說:如果有更多的時間,我可能可以拍得更好。」
陳怡妤舉南園為例,因為南園的場租很貴、演員也很多,所以她可能只有四天到五天的時間,就要拍完這裡所有的戲,但是這些戲場面都還蠻大的,其中還包含開頭盛東風和盛南風的對決,而麻將戲的分鏡非常瑣碎。「我覺得如果有更多時間,我一定可以拍更細、拍更多鏡頭,讓我更好剪。」
電影開頭,曉白請來小模、在遊艇上為好友阿凱慶生的戲,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因為法規對於遊艇乘載的人數有嚴格的限制,最後每一組都只能派一到兩個人上船,連打板都要導演自己來,「我還叫張軒睿充當劇照師,拍一下工作照」,也許有觀眾會覺得遊艇場面不夠盛大,但那是因為人數限制造成的,不是他們不願意發更多人。
香港電影對自己的影響
談到香港電影對自己的影響,陳怡妤說,小時候所謂看華語片其實就是指港片,「我們台灣電影能看的很有限」,她認為香港電影就是一個商業類型的標竿,他們的商業模式已經發展的很成熟,對她自然也產生很多潛移默化的影響。
香港電影另一個讓陳怡妤欽佩的地方,是他們非常團結,「你看他們(即使)再大牌的明星,他們都可以放下身段耍寶」她舉《八星報喜》、《家有囍事》為例,覺得這些片看了真的是很開心,因為可以看到這麼多大明星聚在一起演喜劇。
好的賀歲片該是什麼模樣
2010年《艋舺》以2.6億元的票房,象徵著台灣電影重返賀歲檔,之後陸續有《雞排英雄》、《陣頭》等片。陳怡妤認為,好的賀歲片應該要熱鬧、娛樂性高,適合闔家觀賞,因為過年就是全家團圓的時刻,「我希望一家大小都可以進戲院」,然後裡面要有溫暖,每個人看完都可以感到很滿足。
另外一個陳怡妤認為賀歲片必備的元素,就是演員們要在最後向觀眾拜年,她過去曾參與的賀歲片《鐵獅玉玲瓏》裡面就有這樣的橋段,這次《大三元》也不例外。
談到《大三元》裡的拜年戲,陳怡妤透露,是在去年中秋節的早上拍的。前一天劇組在林安泰古厝拍最後決戰的場面,因為這是唯一全體卡司到齊的日子,所以決定這天拍拜年,還特別發了原本沒有戲份的澎哥到現場。
然而,因為林安泰古厝位於松山機場的航道上,時不時就有飛機打斷他們拍攝。因此拍攝進度不斷延遲,不知不覺就拖到了中秋節當天,「本來是要放假的,但我真的拍不完」,因此觀眾看到片中的拜年戲時,可能會感覺演員們有點疲憊。
陳怡妤表示,拍完拜年戲之後,她整個爆哭,「演員都以為我是感動說盛家的人都殺青了」,雖然盛家的戲份已經拍完,但是還剩下最後的麻將戲,因此中秋節當天還要發牌桌上的四人過來,「其實我是在難過說,大家好辛苦,因為我拍不完,中秋節還要來上班。」
陳怡妤認為,《大三元》達到了她心目中賀歲片應該要有的幾個元素:歡樂、熱鬧、有娛樂性,但是看完之後又會有溫暖的感覺。她笑道,看完《大三元》回到家,如果一家人能一起摸個幾圈,那是再好也不過的了。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電影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電影新聞資訊
請聯繫上報生活記者 → 黃衍方 william_huang@upmedia.mg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