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緣》是一部別出心裁的電影,不僅有不少刻意翻轉迪士尼公主動畫過往公式的安排,使全片具有更貼近時代的性別意識以外,在角色刻劃方面也細膩有趣,因而讓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至於這回的《冰雪奇緣2》,在女性主義與角色刻劃方面也依舊維持上一集的特色,並且找到了一個更微妙的平衡點,除了藉由安娜一角來符合大多數人對美好人生的想像,也透過艾莎表現出獨立自主的女性照樣也能過得美好快樂這點,使《冰雪奇緣2》既表現出對於傳統價值的認同,也對新時代的性別觀點有所歌頌,並且與上一集一樣,同樣透過兩名女主角的主動性來推展劇情,使男性角色均成為輔助性的存在,其中某首歌曲的橋段,甚至還拿老派男偶像 MV 風格開了一場高明的玩笑,也表現出了對於傳統性別印象的有趣翻轉。
有趣的是,就如同上一集壞王子的角色一樣,《冰雪奇緣2》也利用了某個反派作為傳統父權的象徵,甚至還進一步將其衍伸為環保議題與政治方面的暗示,象徵著錯誤的作為將會帶來漫長的餘毒,描述方式則透過隱喻手法,使這種影射不至於太過張揚,達成了既能表達意見,卻又不會觸怒人的效果,可說十分符合近年迪士尼處理類似議題的方式。
不過,雖然《冰雪奇緣2》在上述部分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但就故事主線來看,本片節奏則顯得匆忙雜亂,有些地方缺乏細節到了一種像是被剪掉不少片段似的,讓人在還搞不清楚狀況時,便被跳躍式的情節給拖著往前奔去,讓你就算知道事件的態勢,卻也對箇中緣由缺乏認知,感覺自己就像是華生一樣,只能看著艾莎與安娜這兩個福爾摩斯不斷從你沒發現的地方得到線索,並迅速做出結論,在甚至尚未等到一段「我親愛的華生,事情是這樣的……」的解釋前,案件便已宣告偵結。
要是看完電影後再回頭思索,那麼有些部分其實還是可以解釋得通,但奇妙的是,那些可以解釋的原因,大多都是來自故事之外,而非劇本真有明確告訴你原因,讓人得透過故事外的知識及認知,來自行補足劇本裡缺乏的線索,變成一種完全以表現主題及角色為重,對細節及合理邏輯則選擇忽略的狀況。
不過,若是帶小朋友去看,或者只想單純放鬆,那麼這些細節上的空白倒也不是那麼重要,所有角色依舊個性鮮明,新登場的吉祥物也萌度十足,讓小朋友可以輕鬆看懂,大人也能獲得相當的娛樂性,因此這種彷彿全世界都是福爾摩斯,只有你自己是華生的感覺,對不少觀眾來說,應該也是個可以無視的缺點才是。
當然啦,有些缺乏解釋的部份,感覺則像是明擺著的伏筆,幾乎可以說為《冰雪奇緣3》先行架好了舞台及故事主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冰雪奇緣2》那種彷彿三部曲中間之作的感覺,也就因此變得更加明顯,讓人好奇迪士尼究竟會在何時發表《冰雪奇緣3》的製作消息了吧。
上報生活頻道特約作者 出前一廷
曾獲某文學獎,譯有某些小說,並曾撰寫多篇小說之導讀與解說類文章,認為下雨天最好的去處是電影院,或乾脆在家看片,配上熱騰騰的泡麵,故以此為名。
臉書粉絲頁:史蒂芬金銀銅鐵席格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