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象徵台灣藝文圈最高榮譽的國家文藝獎得主出爐,繼獲得2018年TIDF傑出貢獻獎後,導演柯金源再獲國家文藝獎電影類得主,他也是第一位獲得此獎項的紀錄片導演。
在紀錄片的圈子,大家都尊稱柯金源為「柯師傅」,不只是因為他的外型,還有他謙恭的態度,以及他數十年如一日,令人敬佩的精神、成就和貢獻。他是新聞製作人、紀錄片導演,也是社會運動家、紀實攝影家、文學家,以他的高超技藝與人道關懷,全心投注環境議題,其成就無庸置疑。
記得在某次座談,一位年輕觀眾問到柯師傅的初衷,只見他靦腆地不願多說。
自彰化鄉下長大的他,年輕時本來希望成為一名藝術家,但看到家鄉環境被破壞,決心要記錄下一切,為環境發聲,而捨去了對藝術的追求。事實上,經過這幾十年的淬煉,他的身份早已超越當年之夢,超越一名純粹的藝術家。
自1980年代起,他獨立進行田野調查,以紀實攝影記錄台灣的自然風貌、環境公害與社會運動;1993年起,他進入公共電視,企劃與拍攝台灣環境影片,其類型包括專題新聞、深度報導、調查報告、紀錄影片,並前後已累積了二十幾萬張環境圖像、四百多篇專題報導,四本著作,以及數十萬字田野調查文字檔案,紀錄片作品更獲得國內外七十餘個重要獎項肯定。
他行程永遠滿滿,上山、下海,甚至前往北極圈、南極洲、珠穆郎瑪峰。在他的鏡頭中,不只有壯麗景觀、動物植物,更多的是受害的弱勢者與批判政府財團的勇猛力道,永遠關懷著那些被忽略與受迫害的土地、生靈、人們。
然而,柯金源並不只是位單純的記錄者,做為一位創作者,他絲毫不懈怠,不停追求突破。
他的早期作品仍遵循電視紀錄片傳統,由旁白敘事帶領觀眾走入議題,如《獼猴列傳》(2004)、《天大地大》(2005);然而,在《森之歌》(2010)即以純聲響與音樂來呈現山林的哀愁,在《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2010)中,更找出檔案影像,以王永慶當年欲將六輕工廠蓋在宜蘭,和宜蘭縣長陳定南的辯論展開敘事,對比現在的環境災難,單挑工業巨獸台塑集團,為的是擋住國光石化的興建,而影片內容一切有憑有據,台塑竟無法對他提起訴訟。
2013年的《黑》加入了動畫,描述真實存在,但卻不可見的黑暗汙染;2016年的《海》以35段不同的影像蒙太奇,呈現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觀眾在網站上甚至可以自由選擇敘事順序;近作《前進》(2018)回顧台灣三十年來的環境運動,大量運用了「綠色小組」在80年代所記錄下的社運畫面,是一部擁有歷史縱深的史詩之作;最新力作《神殿》(2019)則描繪出山林巨木與台灣的歷史關係,也是台灣土地的守護神。
18年來,柯師傅完成28部環境紀錄片,影像充滿情感,敘事技巧多元,內容鞭辟入裡,始終堅守批判與調查精神,影響無數觀眾。他深怕環境變化的太快,來不及被記錄,以每年超過一部的速度,不停地趕工拍片,在有限的時間裡,用鏡頭保存台灣每一道美麗風景。(文/林木材)
柯金源影集專欄:http://awakening.pts.org.tw/
《神殿》:https://viewpoint.pts.org.tw/ptsdoc_video/神殿
關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每兩年舉辦一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