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霹靂嬌娃》:踏出父權陰影,但也就僅此而已

出前一廷    2019年12月28日 15:00:00
(索尼影業 提供)

如果將新版的《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電影版與2000年版的同名電影相比,就性別主題來看,本片確實有其進化之處,不過若是從商業娛樂性的角度切入,這部新版則顯得節奏失調,大多時候都打不到點上,因此讓人留下的印象,恐怕反而遠遠不及2000年的版本。

 

(索尼影業 提供)

 

2000年的《霹靂嬌娃》,除了以誇張的喜劇風格充分展現出茱兒.巴莉摩(Drew Barrymore)、卡麥蓉.迪亞(Cameron Diaz)與劉玉玲(Lucy Liu)三名主角的魅力以外,更結合了前一年《駭客任務》(The Matrix)引起的中國武打熱潮,讓她們成功打下了亮眼票房。但可惜的是,雖然三名女主角確實強悍,不過電影本身則與70年代的影集原著一樣,依舊有著濃厚的父權陰影,使這三名天使探員彷彿視她們未曾謀面的神祕老闆查理為父,本質上仍是一群父親的乖女兒。

 

(索尼影業 提供)

 

但在2019年的新版《霹靂嬌娃》中,這樣的狀況則不再復見,透過故事設定的擴張,讓天使們所屬的湯森偵探社變成了國際化組織(這點算是與過去曾在一些國家推出各地版本的《霹靂嬌娃》影集有所接軌),不僅在各個國家都有基地,同時也讓成員數量為之激增,甚至就連原本查理的助手伯斯利,也在片中自人名變成了職稱代名詞,因此使原本影集與舊版電影那種角色之間有點像是家庭組合的感覺被削弱不少,透過整體變成更明確的組織架構,使那股父權陰影因此於新版中消弭無蹤。

 

(索尼影業 提供)

 

不過,雖然有著這樣的改變,但新版《霹靂嬌娃》在其餘部分卻沒有太多進展,導演伊莉莎白.班克斯(Elizabeth Banks)處理本片的方式,有點像是將她主導的「歌喉戰」(Pitch Perfect)系列那種姊妹會式的感覺給套進動作片裡,透過三名主角的懸殊個性,試圖在一連串拯救世界的行動中,展現出她們友情建立的過程,就電影的目標族群來看,也確實比起先前的作品更偏向女性觀眾,只是整體而言,除了上一段提及的部份外,大致上也約莫就是「歌喉戰」與「霹靂嬌娃」這兩種風格的合體罷了。

 

(索尼影業 提供)

 

但作為一部商業電影而言,新版《霹靂嬌娃》最嚴重的問題,還是在於動作戲與笑點的失準上頭。就動作戲來說,這部片的剪接相當凌亂,有些地方有著明顯斷裂的感覺,因而在連接上總不時讓人感到困惑,就連鏡頭的運用也缺乏足夠張力,使飛車橋段毫無速度感可言,打鬥鏡頭也不夠有力。至於笑點部分,大多數的節奏掌握也顯得不太順暢,許多地方大概都是那種你能察覺到是個笑點,但卻因為演員唸白或剪接節奏的關係而笑不出來,徒留一種有些尷尬的感覺。

 

(索尼影業 提供)

 

這部份其實也是新版《霹靂嬌娃》的奇妙之處。平心而論,這次的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娜歐蜜.史考特(Naomi Scott)與艾拉.巴林斯卡(Ella Balinska)三名女主角,在片中可說各具特色,全都相當迷人。不過奇怪的是,雖然分開看都頗具魅力,但只要合在一起時,那些對手戲卻總是毫無火花可言。

 

(索尼影業 提供)

 

就這點來說,我個人覺得主要的問題應該仍出自導演班克斯身上。因為,除了三名女主角外,這部片就算仍有派崔克.史都華(Patrick Stewart)、山姆.克拉弗林(Sam Claflin)與班克斯自己這些擁有個人特質的演員,但不管對戲的角色組合如何,卻都總是讓人看不太到他們原本具有的魅力,因此與他們相較之下,其實三名女主角的狀況也已經算是幸運多了。

 

(索尼影業 提供)

 

總之,雖說在最近幾年,確實有不少以女性作為主角的商業電影受到相當不公平的待遇,但《霹靂嬌娃》的確是自身問題較大的一部,就影集改編電影的角度來看,某些環節甚至還讓人聯想到1996年的《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對於一些影集或舊版電影的死忠支持者來說(雖然人數應該不多),難免會有種被背叛的感覺,因而使本片就連在核心支持者之中也難以討到便宜,恐怕最終使這個系列只能再度蟄伏一段時期,等候再一次的時機來臨吧。

 

 

 

上報生活頻道特約作者 出前一廷

曾獲某文學獎,譯有某些小說,並曾撰寫多篇小說之導讀與解說類文章,認為下雨天最好的去處是電影院,或乾脆在家看片,配上熱騰騰的泡麵,故以此為名。

臉書粉絲頁:史蒂芬金銀銅鐵席格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