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今(11/22)日發表聲明,宣布藝術總監林懷民將於2019年底退休。昨(11/21)日雲門基金會董事會同意林懷民的退休規劃,也同意「雲門2」的藝術總監鄭宗龍於2020年接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
70歲的林懷民原是臺灣文壇著名的小說家,他自學編舞,不斷創新風格,《白蛇傳》、《薪傳》,《九歌》、《流浪者之歌》、《水月》、《行草三部曲》、《稻禾》等舞作歷演不衰,成為台灣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林懷民主張「藝術平權」,在他的帶領下,「雲門」兩團深入校園社區演出,年年在臺灣城鄉舉辦免費大型戶外公演,讓罕有機會進入大劇院的年輕人與基層民眾得以分享舞蹈之美,也讓觀賞現代舞成為日常民眾熱愛的藝術活動。另外「雲門舞集」更長年在海外巡演,是國際舞台上最活躍的華人表演團體,也是最受西方推崇的亞洲現代舞團。
林懷民生平
1966年,從政大法律系轉到新聞系就讀,開始間斷的習舞,並曾拜師旅美的舞蹈家黃忠良。
1967年,臺灣舞蹈家王仁璐首度引進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的技巧,啟蒙了林懷民對於瑪莎·葛蘭姆現代舞編舞理念的喜好。
1969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蟬》。畢業後留學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系碩士班,並且正式在瑪莎·葛蘭姆以及摩斯·康寧漢舞蹈學校研習現代舞。
1972年,由愛荷華大學英文系小說創作班畢業,獲得藝術創作碩士學位。
1973年,回臺北創辦臺灣第一個現代舞劇團「雲門舞集」,也是華語社會第一個當代舞團。
1980年,獲得第六屆臺灣國家文藝獎及第三屆吳三連文藝獎。
1983年,創辦台灣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擔任第一任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長。
1996年,獲頒紐約市政府文化局「亞洲藝術家終生成就獎」。
1996年,赴奧地利葛拉茲歌劇院導演歌劇「羅生門」。
1997年,獲得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
1999年,獲頒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塞塞獎。在柬埔寨協助當地舞者組構教案,推廣瀕臨失傳的古典舞。並創立「雲門2」。
2000年,獲選為歐洲舞蹈雜誌「二十世紀編舞名家」,國際芭蕾雜誌列為「年度人物」。
2003年,獲得行政院文化獎。
2005年,獲選 Discovery 頻道臺灣人物誌。
2005年,登上美國時代(TIME)雜誌的2005年亞洲英雄榜。
2009年,5月12 日,獲頒德國舞動國際舞蹈節終身成就獎。
2010年,出版《高處眼亮 林懷民舞蹈歲月告白》
2013年,獲頒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一等景星勳章。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之國際劇場機構也邀請林懷民在巴黎舉辦的「國際舞蹈日」慶祝活動中,代表全球舞蹈人士發表舞蹈日獻詞。
2004年,林懷民捐出行政院文化獎的獎金,委由雲門基金會成立「流浪者計畫」,獎勵年輕人出國貧窮旅行。2015年,林懷民獲頒蔡萬才台灣貢獻獎,獎金也捐給雲門基金會,啟動「創計畫」,長期獎助年輕表演藝術家發展作品。
林懷民結集成書的文字作品包括《高處眼亮》、《跟著雲門去流浪》,多齣舞作錄成DVD,全球發行。以他為主題的紀錄片包括《台灣人物誌―林懷民》(Discovery 頻道)、《人間行腳――林懷民的故事》(英國Opus Arte), 以及《林懷民――在不同世界的交界》(歐洲文化頻道ARTE/德國公視ZDF)。
去年12月,林懷民因車禍右腳粉碎性骨折,手術兩週後,他到淡水雲門劇場,躺在床上,繼續編舞。但外界猜測此有可能是讓他想要退休的原因之一。
而接棒的藝術總監是41歲編舞家出身的鄭宗龍,在藝術表演工作上獲獎無數,曾榮獲西班牙Masdanza等國際大獎。先前也曾帶領舞者到台灣各個鄉鎮表演,將「雲門」獨樹一格的表演文化帶給學子與社會大眾。
在鄭宗龍的領導下,雲門2邀約年輕編舞家為舞團創作,多次赴紐約、倫敦、歐陸城市,以及北京、上海、廣州等大陸城市巡演,獲得觀眾與舞評家的熱烈讚賞。《紐約時報》說:「鄭宗龍導入截然不同的動作語彙,輕盈巧轉,如芭蕾般的優雅,令人激動,才華洋溢,技術超群,雲門2的卓越應與世界分享!」
去年,國家兩廳院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委託鄭宗龍創作《十三聲》。他以庶民的生猛活力把萬華街頭的生活百態轉化為絢爛的當代浮世繪,造成轟動,一票難求,舞評回響熱烈。今年春天,他受邀為澳洲雪梨舞蹈團編作《大明》(Full Moon),深獲好評。明年雪梨舞蹈團將帶《大明》,前往巴黎演出。
「雲門」表示,林懷民將在明天下午「關於島嶼」的彩排記者會上親自宣布退休計畫。「關於島嶼」是林懷民的第90號作品,也是紀念「雲門舞集」創辦45週年的大作,將於11月24日,在台北國家劇院世界首演,12月巡演台中、高雄、嘉義,明年2月起前往英、美、法、德、俄等國世界巡迴。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延伸閱讀】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