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2019年藝術家個展系列I」3日舉行開幕典禮,內容呈現張碩尹、李明學、侯怡亭、倪灝四位藝術家的作品,本次展覽的議題非常多元,作品以各種媒介和形式與人互動,從不同面向探討歷史、商品符號、社會治理、權力等在當代的意義。
開幕典禮上,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北美館有幾個制度,對整個台灣藝術界的發展非常的重要,其中一個是「臺北美術獎」,另一個就是「藝術家個展系列」,每年他們都會邀請當代藝術界重量級的學者專家,跟著北美館的同仁,一同選出幾檔能夠代表時代的個展。
2017年起,北美館推出「藝術家個展系列」強化展覽之間的交流,並提供給觀者多元的體驗,在同一檔期、同一樓層,讓不同的展覽展開對話。今年,個展系列分為「I」與「II」,結合前後兩年度選出之藝術家創作,總共有八檔不同的個展。
此次個展系列I總共包含四個展覽,首先是張碩尹的「Kosmos」,展名啟發自德國自然科學家亞歷山大·馮·洪保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集結藝術家過去多個跨領域計畫合作計畫,透過機械裝置、錄像和繪畫等多樣媒材,邀請觀者探索他所建構出的想像宇宙。
接著是李明學的「在放鬆的多數的陽光下」,展名改編自法國社會學家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著作《在沉默的多數的陰影中》,藝術家試著重新詮釋生活周遭的事物,以荒謬與令人莞爾的誤讀方式,讓作品衍生出的全新意義思考,和約定俗成的意義交匯、轉換,並且相互嫁接在一起。
而侯怡亭的「冷鍊」(cold chain),展名源自於物流供應鏈專有名詞,意指透過控制溫度的供應鏈系統,讓產品維持在一定的低溫範圍內,以延長和確保它的保存期限。藝術家巧妙轉化此名詞,以「鍊」指涉現代社會對人的控制,從現代監獄、戰爭後勤的校園、街上代工三個場域,探討人類如何交纏在製造物和被製造的各種生產關係裡。
至於倪灝的「伏擊」,則以全新創作之雕塑裝置,探討國際地緣政治下的權力、速度和暴力,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現的多樣體制與結構。展出作品展現出「物」牽制、操控「人」的理念,探討現代文明中的槍枝、信用卡以及機械等對人類的影響。
藝術家個展系列:張碩尹、李明學、侯怡亭、倪灝
展期:2019/04/27- 07/21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3A、3B展覽室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藝文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藝文新聞資訊
請聯繫上報藝文記者 → 黃衍方 william_huang@upmedia.mg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