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 積極導入創新綠能科技,昨(17日)媒合產官學界,舉辦第五場次CIP能源轉型與環境永續系列沙龍講座,以「PtX暨綠氫在台灣- 打造台灣綠氫價値鏈:能源產業的下一波革命」為主題,探討氫能、儲能與多元電力轉換(PtX)等技術運用,現場吸引近40間國營與民間企業參與,分享台灣未來氫能與儲能等創新再生能源科技的發展。
隨著全球再生能源佔總體能源比例逐步提升,儲能科技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視。氫能也被視為下一波備受期待的潔凈電力來源,在國發會公布的淨零路徑中,氫能即占台灣2050年電力來源9至12%。其中,結合再生能源產製而成的「綠氫」更因產製過程無碳排,而成為達到淨零碳排目標的重要選項。
CIP台灣區財務長徐正穎表示,現階段台灣對於儲能的想像、甚至政府在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對儲能所訂的相關規範,尚停留在電池的運用,也就是儲電的概念。然而,儲能不僅僅是儲電,電只是能源的其中一種形式,目前全球聚焦的儲能科技PtX能夠依需求在電力與不同形式的能源(如氫或氨)之間轉換,利用再生能源間歇性發電的特性,大量儲能,並轉換成無碳燃料,取代傳統化石燃料,進而為減排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範疇一、直接減碳排方案」。
徐正穎也提到,PtX技術應用層面靈活,包括混燒發電、運輸、煉鋼、供應冷熱能等,且能源儲量大、供應時間長,可達到工業級的應用規模,在台灣2050淨零碳排目標實踐上扮演關鍵角色。
鑑於PtX各項優勢,以歐洲為首的各國政府均積極與私部門合作,藉由商業力量推動相關案場的建置。舉例來說,CIP與丹麥Esbjerg 市政府於北海合作打造規模1GW的Høst PtX 專案,預計於2026年正式營運,所產製的綠氫將確保丹麥西部地區電網的穩定性。
產製的綠氨除可生產相當於丹麥每年進口量的碳中和肥料外,更將生產運輸業燃料,鞏固Esbjerg港航運樞紐之地位。此外,PtX轉換過程中產生之餘熱將為 Esbjerg 地區 9 萬戶家庭供應熱源,最大化能源使用效率。
除上述Høst專案以外,CIP亦參與多國政府的國家型計畫,包括在北海打造全球首創的兩座能源島,以及在澳洲西部規模5GW的 PtX計畫等。其中一座氫能島將連北海離岸風場群,利用風電及PtX技術製造工業等級規模綠氫,規劃透過長達275公里的氫氣管線運往其他西北歐國家,預計2030年開始營運,屆時將能供應全歐洲7%的氫氣需求。
徐正穎指出,CIP深信PtX之潛力,特別成立能源轉型基金(Energy Transition Fund),在全球包括北歐、西班牙、澳洲等國家全力展開相關設施之投資與開發,目前已有16個專案正在進行中,非常希望台灣成為第17個專案所在地。
他也呼籲,在全球淨零轉型浪潮下,亞太各國持續加速能源轉型的推動,日、韓、中均已發布國家氫能戰略規劃,台灣也須加速相關政策布局,方能引導市場信心及投入,開啟台灣氫能產業之榮景。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