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大會 COP28 日前決議,要擺脫化石燃料,並積極推動再生能源,在 2030 年前增加 3 倍裝置量。《上報》昨(14 日)舉辦「2023 淨零新台灣沉浸式數位高峰論壇」,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受邀出席,他表示,台灣現在正走在 COP28 結論的路徑上,目前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約 14.3GW,能源局設定 2030 年的目標為 49 GW,超過現有 3 倍,符合 COP28 的要求。
「氣候治理已經突破國家藩籬,減碳不再是環保議題,而是攸關國家產業發展競爭力的議題。」曾文生指出,歐盟在 2021 年 7 月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草案(CBAM),開始影響全球經濟活動與供應鏈,碳關稅可以超越主權國家的藩籬,不同企業都必須遵守,像國際知名大廠 Apple、Dell,國內龍頭企業台積電、聯電、宏碁紛紛加入 RE100,下游供應鏈也深受影響。
曾文生也強調,減碳最關鍵的工作就是提供再生能源,國內企業要參與國際供應鏈,必須有足夠的綠電,才能維持產業發展的競爭力。若台灣要達到 2050 淨零碳排目標,再生能源也是重要的減碳工具,據統計,2019 年電力碳排放量高達 1.39 億噸,在 2050 年規劃上,再生能源要佔整體電力 60% 至 70%,氫能要佔 9% 至 12%,至於天然氣發電後端必須加裝 CCUS 碳捕捉。
在 2050 淨零轉型的路徑上,政府提出 12 項關鍵戰略,幾乎有一半都集中在能源部門。至於能源轉型的關鍵技術,可以簡化為 7 個字,也就是「風、光、熱、海、氫、儲、匯」,依序為風力發電、太陽光電、地熱能、海洋能、氫能、儲能與碳匯。
曾文生表示,風電與光電是政府目前最積極推動的部分,也符合 COP28 的結論,要讓既有成熟技術發展速度更快。據統計,風電加光電的裝置容量增加 7 倍,從 2016 年 1.9GW,到 2023 年 10 月增加至 14.3 GW,發電度數則增加 118 億度電,從 2016 年 26 億度,到 2023 年 10 月成長到 144 億度,在今年 10 月,風電更連 8 天瞬發電量突破 1.5GW,等同 1.5 部台中電廠火力機組。
在光電設置上,曾文生也特別提到,社會非常關心再生能源設置要以環境永續為目標,光電將以屋頂型為優先,並全面提高設置目標。光電裝置容量截至今年 10 月有 11.7GW,其中有 7GW 是屋頂型,在發電外,還能有效隔絕熱能、減緩室內增溫速度,地面型則採取「土地複合式利用」的方式,台南有許多成功的漁電共生案例,無論是養殖烏魚或白蝦,都有不錯的成績。
在分享最後,曾文生也針對 COP28 的兩大決議回應,台灣目前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約 14.3GW,能源局設定 2030 年的目標為風電 13GW、光電 30GW,加上其餘再生能源 6GW,總共有 49GW,超過現有 3 倍,符合 COP28 的要求。至於能源效率年均改善率從 2% 提升至 4% 的目標,台灣從 2016 年到 2022 年,平均每年改善 4.2%,超過國際目標,今年預估可改善到 6%。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