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大福」的熱潮於 2025 年達到巔峰,除了以往的排隊名店之外,街頭巷尾的小攤也加入了販售草莓大福的行列,但是你知道嗎?「草莓大福」、「雪莓娘」和「麻糬」的基本定義不一樣,可不是有草莓加上麻糬皮就叫草莓大福!本次《上報》就採訪到「Home Mom Bakery 後媽家」,由聞名業界的烘焙名師 Amber 來揭曉由糯米延伸出的多重組合秘密。
近年來會看到有些店家把「雪莓娘」命名為「草莓大福」,雖然商品命名是店家的自由,但「草莓大福」、「雪莓娘」、「麻糬」這三者,雖然看起來外觀雷同,但若以約定成俗的習俗來說是不同點心。
現在流行的「草莓大福」,是於 1985 年誕生在日本三重縣津市大門商圈的傳統和菓子店「虎屋本家(とらや本家)」,主要是來自和菓子之一,包入紅豆餡的「大福餅」內加入草莓為延伸,主要可解構為大福皮、紅豆餡、草莓共三種材料。只是,草莓要包在裡面還是放在外面?因人而異,但最初的呈現是包在內餡裡。
有著優雅名稱的「雪莓娘」,Amber 提到約莫 10 年前曾在台灣流行過,是由香港人發明再流傳到台灣。記者進一步搜集資料,可以查到「雪莓娘」(香港稱:雪媚娘)的發明人是香港傳奇料理大師 — 梁敬主廚,他以港式冰皮月餅的皮,包入鮮奶油與水果粒。
Amber 也說到,「雪莓娘的外皮比草莓大福薄,必須再擀過;而現在的雪莓娘,除了包進鮮奶油、水果、果醬等,也還會再放進海綿蛋糕撐起基底,藉此增加包餡的方便性與多重口感。」
至於台灣人熟悉的麻糬,在現今已經不只是單純的糯米糰,除了包入芝麻、花生內餡、再裹上花生粉的吃法,還有包進整顆草莓、加入日式抹茶或巧克力等多元口味。在日本,同樣將糯米粉蒸熟、捶打揉捏出具有彈性的糯米糰,可以製成櫻餅、醬油糰子等各種點心,變化多端。
往年就有不少店家在草莓季推出「草莓大福」,但今年特別熱賣的原因,Amber 認為是「物以稀為貴!」她分析可能是因為今年草莓產量少,人們越得不到的東西越想要,因而讓「草莓大福」比起往年更受到注目,連帶掀起風潮。
台灣的「草莓大福」主要是選用苗栗大湖、台北內湖產的草莓為大宗,品種多是「紅顏」、「豐香」、「香水」、「美姬」。「來自日本品種的紅顏草莓皮薄、水嫩,豐香草莓甜度高又大顆,但比較不適合做草莓大福,因為容易爛。」Amber 提及「香水」草莓與「美姬」草莓最常被使用,即便口感偏脆較不水潤,但香氣足、耐放。
談到今年的草莓產量,Amber 直呼好貴,價格是往年的一倍。「因為颱風等天候關係,導致 1 月中的草莓才算是第一期產量。」另外今年也因為氣候、病蟲害關係,導致草莓量少又貴。
她無奈地表示「每天早上才會知道有沒有草莓,尤其我們用的草莓都要再挑過,所以無法天天都有草莓大福供應,農產品就是靠天氣吃飯。」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今年草莓採收期往後,因此 Amber 分享道「年後的草莓會品質漸佳,屆時草莓大福會更好吃哦!」
草莓多數都有噴灑農藥,所以一定要清洗乾淨,「後媽家」的草莓都需要清洗、晾乾,還會噴上食用酒精殺菌、延長保存性。(洪卉琳攝)
「草莓大福」、「雪莓娘」和「麻糬」都是使用糯米製作,最容易判斷的「麻糬」,最傳統是使用糯米磨成米漿再蒸後製作,必須蒸到透明再打出黏性,由於保存期限只有數小時,因此新鮮製作的麻糬不能放太久。只是,麻糬到底能不能冷藏或冷凍?就看有沒有加入精緻澱粉啦!也就是說越純粹的麻糬越不能久放。
而「草莓大福」、「雪莓娘」的皮,常被認為是用麻糬來包覆內餡,但如果更為講究,其實並不一樣。「草莓大福的皮主要是用白玉粉,白玉粉是精緻過的糯米粉」,而在「後媽家」則是以日本和菓子『求肥』衍伸而來的」。
Amber 進一步解釋,「求肥」除了有白玉粉,還會再加入水麥芽來提升柔軟質地;但由於 Amber 擅長西式烘焙,因此會再加入煉乳等食材,讓自製的大福皮更加Q彈柔嫩,與其他使用市售外皮的口感大不相同。
「雪莓娘」的外皮相較「草莓大福」則更薄,為的是要包進更多內餡。有趣的是,現在有不少市售「草莓大福」的皮,是使用「雪莓娘皮」,只要看到製作時,使用四方形的皮包覆內餡,就可能是現成的雪莓娘皮。此外,有不少人好奇「草莓大福」外層撒的「粉」是什麼粉?Amber 也解答「是日本的片栗粉,也就是太白粉熟粉,是炒過的太白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